(北海20日訊)春滿暖人間!《中國報》慈愛人間慈善基金會,曆時近一年,為大山腳巴東拉浪義務消防隊打造的18呎長救生艇,恰逢在華人農曆新年前完成,並在今早舉行隆重的移交儀式。
這項移交儀式,於北海麥曼珍水上拯救隊中心舉行,見證者包括檳州行政議員章瑛、彭文寶、檳州消拯局主任沙敦及關稅局執法組官員希爾米。
《中國報》今日移交的水災救援配備,除了救生艇、也包括拖船架、美國水星(mercury)二衝程40馬力船外機舷外機引擎、成人救生衣及兒童救生衣,總耗資3萬8582令吉95仙。


儀式上,本報北馬區經理林結鳳代表慈愛人間,移交配備給巴東拉浪義消隊理事會主席詹國峰,並由義消隊總務江福海及隊長李文民陪同接領。
林結鳳說,這項捐贈活動的源起於2017年11月,檳城發生的一場史上最嚴重水災。
“發生水災時,全檳的義務消拯隊全員出動救災,巴東拉浪是其中一支日以夜繼地在進行水災救援,但由於他們當時缺乏救援配備,救生艇不足,拯救工作無法加速。”
她指出,此事件發生後,巴東拉浪義消隊總務江福海有聯絡上《中國報》希望能獲得報館的援助;慈愛人間聞悉後決定發放天災基金,為這支義消隊打造救生艇及提供所需的海上救援配備。
“我們在2018年聯絡了船家後就立即投入造船工程,最終,在2019年的華人農曆新年前,這艘救生艇也宣告完成。”
林結鳳說,《中國報》向來推崇在地慈善,尤其是生命救援工作,本報更義不容辭地發揮照暖人心的精神。
詹國峰:感謝中國報義不容辭捐贈
巴東拉浪義消隊主席詹國峰受訪時說,救生艇在水災期間發揮很重要的角色,尤其在2017年的大水災,因為缺乏救生艇,而拖慢了整個救援工作。
他感謝《中國報》在考慮他們的求助後,馬上答應資助捐贈救生艇,這讓他們很感動。
隊長李文民補充說,有了這艘救生艇,除了可以投入水災期間的救援工作,也可以協助政府的海上搜索行動。
“這艘救生艇將暫時寄放在麥曼珍的水上拯救隊中心,除了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養,必要時可以借用給政府消防隊進行救援。”
另外,詹國峰也說,為了能讓該隊投入更好的管理及保養救災配備,巴東拉浪義消隊會所已計劃擴建。



沙敦:幫義消就是幫政府
“義消隊的事,就是我的事!”
檳州消拯局主任沙敦說,幫助義務消防隊,就是在幫助政府消拯隊。
他很高興有私人企業,而且還是媒體機構願意為救援機構提供配備,這將有助於提高整個消防與拯救工作的救援能力。
他強調,義務消防隊和政府消拯隊的關係唇亡齒寒,沒有義務人員的協助,救援工作無法順利地完成,因此當他看到《中國報》協助巴東拉浪義消隊,
他也一口答應出席移交儀式,以示支持。
章瑛:勿要喝水才挖井,中央應製度撥款添配備
巴東拉浪州議員兼檳州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主席章瑛認為,中央政府在財政預算上,應每年製度化撥款給全國消拯隊及義消隊添置救援配備。
“我們必須未雨綢繆,不能等到要喝水了才要挖井。”
她舉例在2017年的大水災當中,就是因為平時沒有關注配備的需要,以致發生事情時,無法進行更快速的救援。
因此,她提醒中央政府相關部門要以此作為借鏡,盡快填補所需的救援配備。
她也讚賞《中國報》在辦報的同時,也為民間組織的救援隊雪中送炭。



救生艇當天開幕,當天投入搜尋工作
大山腳巴東拉浪義務消防隊這邊廂獲得《中國報》捐贈一艘救生艇,那邊廂,立即協助政府消拯隊,投入海上搜尋工作。
昨日淩晨2時45分,檳城大橋發生 “快速超車釀大禍,轎車瞬間被撞下海”事件後,政府消拯局水上拯救隊及水警在上午時段,派出4艘救生艇,在4.4公裏處的橋下海域範圍進行搜尋工作。
唯直至下午3時,搜索工作仍進行當中,大山腳巴東拉浪今早在獲得本報讚助的救生艇後,下午也派員參與搜尋行動。
報導:劉峻賓
攝影:劉峻賓、羅健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