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聚會,和朋友年度難得一聚,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年齡逼近40,同齡朋友討論的話題,也會問候對方的長輩,也了解家鄉家人的情況等等。
像我們這個年紀的,留在家鄉發展的,或許隻有約2成或更少,留在家鄉的,多數都是經營著家族生意而留。
但遊子並非不愛家鄉,隻是本地工作機會有限,必須離鄉背井,但也因此慢慢紮根外地。
有人說起一個實例,當中有友人父母向孩子提出,一旦有一天,他們無法再自己處理好自己的生活時,他們希望入住本地的老人院。
我問,父母就不能跟著孩子到大城市生活,但答桉是,並非孩子不願意盡孝,而是父母擔憂會連累孩子。
此外,很多老人早習慣了家鄉的生活,一般隻要生活上有伴,如伴侶或親友,他們還是比較趨向留守家鄉,當中也學習以社交軟件,與外地的孩子保持聯繫,包括發長輩圖。
常常新聞看到,日本常有獨居老人在家裡身亡多日後才被發現,其實本地也有類似個桉。
和同是單身的朋友聊天,大家也會擔心有一天,我們會否也會暴斃在家而無人知道。
綜合的建議包括設立微信等小組,每人每天必須互報平安,哪怕隻是發長輩圖也好,若發現當中有人沒報備,就必須檢查,免得淪落到屍體高度腐爛,才被人發現死了。
也有人建議大家老來可以住在一起,互相照應,但這些都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