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1日訊)環保,從減少消耗、珍惜用物開始做起!
檳州行政議員章瑛說,天災如大水災的發生與個人消耗習慣有關,民眾必須身體力行響應環保,除了廢物循環,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少用”。

“現今已有很多人開始在生活中‘少用’,進而達到減少消耗。”
她解釋,少用概念即延長對某物品的使用,比如持續穿原有的衣服而減少買新衣,就如一些行政議員也都隻穿那幾件白衣;另外,民眾購買食物時根據自己的需求而買,否則吃不完造成浪費。

章瑛昨晚出席南島花園睦鄰計劃,舉辦的“廚餘變寶”講座會致詞時,這麼說。
她提到,將垃圾做分類循環也是響應少消耗,廚餘進行堆肥變成有機肥料,行為上更要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例如民眾本身或孩子帶水瓶上班,也要準備“碗層”、飯盒供外帶食物用,畢竟地球隻有一個,如能保護好,則子子孫孫享福。
“每個人若能珍惜用物、減少消耗和響應循環,就能達到在生活中落實零垃圾生活,在大山腳武吉英達花園居住的一對夫婦,即丹納安東尼和麥琳,已成功落實零垃圾生活。”


她指出,檳州每年花費超過2億令吉處理垃圾,把垃圾載到浮羅布隆垃圾場處理,因此檳州政府早前推動垃圾分類措施後,要走向執法是必然階段,國外地區如台灣早已落實分類。
該計劃主席周忠良說,當地居民2年前在相關講座舉行後有進行垃圾分類,如今則是教育居民使用廚餘堆肥。
出席者包括市議會官員周榮生、市議員陳潤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