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大年25日訊)吉州政府接連針對塑料再循環工業業者,施行新的政策,估計影響約300名本地員工的生計,多家工廠員工今日高舉大字報,抗議政府的行動已經導致他們失業。
吉打州塑料再循環業者,要求與州政府和相關單位展開對話。
業者代表即高盛集團(北馬)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洪湧再,和綠標科技有限公司總執行長陳詩偉,今日在記者會上,代表該行業業者發言。
視頻攝影:王凱莉
他們說,州政府近日行動,已讓數百人的生計岌岌可危。而這些員工都有各別家庭需要承擔,受影響人數更多。
他們指出,作為合法再循環業者,他們希望民眾不要將塑料和洋垃圾劃上等號,並懇求政府別再打壓該綠色環保事業。
業者指出,政府部門在沒有給予明確和透明化公開作業指南的情況下,就采取嚴厲行動,諭令廠家無限期停止生產。
“此舉導致我們必須承擔每天約2萬令吉的損失,包括銷售合同毀約、拖欠工廠員工薪酬等問題。”
業者促請政治人物別再誤導公眾,將塑料再循環綠色工業,解讀成洋垃圾後工廠,並認為這些言論在民間接醞釀仇恨情緒,讓業者面對更大壓力。
業者呼籲政府在采取停產行動指示前,公開並透明化公布該工業的作業指南標準,同時在過程中通融,給予臨時生產執照。
他們希望透過政府,給予實際的作業標準數據,配合改進。

官員執行任務從未告知標準
業者認為,相關政府部門官員執行任務時,從沒告訴業者們當局設定的數據標準,而隻是說他們不達標,該做法等同濫權。
業者代表指出,他們的工廠都擁有環境部、消防部、建築部、化工部、工業安全部等部門所發出的執照。
業者說,撇開土地和廠房建設費用,單是機器、基本水電設施、汙水係統和空氣淨化係統建設的投資,就高達數千萬令吉。
他們強調,該工業主要是將回收塑料,加工製造成再生塑料產品,再銷售出口賺取外彙,對國家經濟有顯著貢獻。
業者籲請政府給予臨時執照,而非全面打擊綠色環保事業,畢竟雙贏才是人民樂見的結果。

提建議盼政府考慮
業者向州政府提出多項建議,盼能獲得州政府納入考慮。
第一:給予更全面性的報告,包括整個州內工業的資料和現況,和相關的數據指數。
第二:參考其他州屬做法,包括現有對於塑料再循環業者設定的條例。
第三:要求在各相關部門和該領域的專才顧問在場下,與吉打州務大臣會面或對話,以一站式的方式,進行腦力激蕩,以探討如何處理塑料再循環工廠的相關問題。
第四:考慮讓該工業,圈定區域進行集中作業,並給與一定的通融期限。
除此,擁有執照的業者也質疑,為何限時“朝六晚八”的政策,隻針對塑料再循環業者,而其他物質的再循環業者卻不受此限製。
被詢會否針對州政府行動采取法律行動時,他們強調,無意與政府對抗,而是希望可以透過更好和有效的溝通,在守法的情況下,繼續經營塑料再循環工業。

出席工廠代表:
1 | Haina Plastic Ind SB |
2 | Wan Sheng Plastic (M) SB |
3 | Yong Xiang Plastic Recycle SB |
4 | Swanho Engineering SB |
5 | Green Alliance Ecotech SB |
6 | AKNZ Resoures (M) SB |
7 | Huangs Technologies SB |
8 | CM Plastic Technology Group SB |
9 | 綠標科技有限公司 |
10 | 高盛集團(北馬)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