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炎熱天氣的大山腳上周六(4日)晚突降大雨,令阿兒瑪一帶地區的路面積水,而周一(6日)一場雨後,不少垃圾被雨水衝下溝渠及河流引起阻塞。

據觀察,一些河流和溝渠為垃圾所阻塞,除了是市民亂丟垃圾所致,也因為涵洞水管電纜陳放不良,以致垃圾漂流至此受阻擋,影響排水。
威省市議員陳潤輝今日帶著本報記者視察魚池路,一條經流該路底下涵洞的河流,發現垃圾受阻於多條水管電纜下,據陳氏指該處幾乎可說是“逢雨必塞”。

“這一帶過去下雨過後都必須清理,否則垃圾會影響上遊如武拉必、甘榜巴亞、丹那烈一帶的排水。”
他也說,威中有不少類似的情況發生,他希望當局能予以關注。
陳潤輝日前在雨天視察水患區時,也發現溝渠結構一些不良的設計,也是路面積水因素之一。

他說,打曼遮尼(Taman Jernih)的羅弄遮尼3(lorong jernih 3)民宅,十餘間單位經常面對溝水溢至路面、泊車處甚至也曾淹進屋,經他詳查後發現是一塊隔板影響了水流,而市議會工程組也同意取走隔板。
“大雨過後,可見溝渠被垃圾阻塞的情況依然發生,足見仍有市民亂丟垃圾,而威省市議會事後已動員清理阻塞的垃圾。”


另一方面,陳潤輝也說,周六晚間8時左右突然下起大雨,令茵碧安路和羅弄茵碧安一帶路面積水。
當晚他也發現垃圾濾器處,除了有垃圾,也有油漬,不排除有人趁下大雨時,直接把油倒入溝渠“借雨”排走。
報導/攝影:羅健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