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 年轻人出外发展 双溪吉舌竹编手艺或绝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北马头条】 年轻人出外发展 双溪吉舌竹编手艺或绝响

    (威南15日讯)作为双溪吉舌新村最年长者,90岁耋老刘合和拥有一手编制各类竹器的绝活,在过去70年来更凭这一手养活一大家子人。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出外发展,他的一手绝活也后继无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孩子都不要学,现在就算我想教,也没人想学。”他感慨的说。

    他育有3女1男,外孙4个及内孙4个,目前都在外地发展,儿子在柔佛,女儿分別在吉隆坡、大山脚及新邦安拔。家裡剩他一人独住,只有等儿孙年节回家,家裡才热闹起来。

    林函杉(左起)看刘合和示范如何编制竹器。

    过去新村提倡“一村一品”,而手工编制竹器正是双溪吉舌新村的“品牌”。

    他说,早年农业种植业繁盛,竹器如竹筐、竹篮畅销,每户都要用1、2个竹筐,因此全村包括他有整10户人在从事手工编制竹器;如今竹器销路不广,又没人学,全村剩他一人在做,他本身也是有订单才动手编竹器。

    他自1946年开始做到现在,至今70年,平时在家自製竹器,以竹筐为主,大的如竹筐、竹篮,小的如厨房用具。
    虽然已年届9旬,刘合和为了编竹器仍会单独进入附近的山芭,砍竹、劈竹、削竹一人全包完,却仍自得其乐。#

    长期握刀和竹片 手指歪扭弯曲

    刘合和长期手工编制竹器,因长时间握著刀和竹片的姿势造成职业病,十指关节膨大,大部分指节严重弯曲,无法象平常人那样十指平摊。

    除了职业病,年老的刘合和略有点重听,需要旁人大声讲话,他才能听的清楚;同时他也没法完全蹲下身。

    由于长期握著刀和竹片,刘合和的十指留下职业病,明显歪扭弯曲,无法平摊。

    “我以前能蹲着编制竹器,一天做2个,现在老了不能蹲,一天大概做一个。”

    他说,一根约7、8尺长的竹,能做一个筐。他骑摩哆可以载3根7、8尺的竹,更多的话就用客货车载。

    据知,身子健壮的他还能胆粗粗的单独驾车去霹雳太平找亲友喝茶聚会,独居生活还是很充实的。

    年轻人出外发展 人口外流老化

    由于年轻人多数出外做工及居住,留下两老或寡老独住,或照顾孙子,人口外流又趋老化;然而,双溪吉舌新村远离尘嚣,清幽宁静的环境,让它成了等待重绽光芒的珍珠。

    据悉,全村只有4条路,约43户左右,2户在油棕园内。2006年,该村尚有200位居民,13年过去后,目前仅剩100名居民,但不包括逢年节回乡的遊子。

    双溪吉舌新村远离尘嚣,环境清幽僻静。

    该村以农业为主,周围被一片油棕园等农园包围。很多年轻人在当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只好出外闯荡。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双溪吉舌新村拥有室内羽球场及有盖篮球场,平时更吸引外人前来打球。

    林函杉:12户是两老或寡老住

    根据双溪吉舌以列光华小学董事长林函杉说,该校有86位学生,其中10人来自双溪吉舌新村。

    他也是前任双溪吉舌联邦乡委会主席,对该村的人口情况如数家珍,他说,除了其中4户是年轻后代住,其餘的约6户是寡老独住;6户是夫妻俩老住;3户是两老帮忙顾孙,儿子在外做工,等週五晚再把孙子带回家;4户是老人与孙子住;以及19户是老人与儿孙们同住。

    黄振杏閒暇无事便去油棕园劳作,活动活动筋骨。

    84岁居民黄振杏是於该村第二任村长,他於1962年27岁那年,从首任村长即他父亲黄南悅的手中接任村长职,直到2006年71岁卸任,共当了村长40多年。

    他说,在新村成立之前,其父亲於1949年带着一家人搬入双溪吉舌园丘,过后才住进新村。

    “新村刚成立时300多人,到我卸任时约有200多人。随着人口外流,如今人口约100人。”

    孩子在外发展 逢年节回乡

    黄振杏与妻子丁燕燕(80岁)育有5个孩子,皆搬出外发展,分別居在新邦安拔、高渊、槟岛、霹雳巴里文打及最远的吉隆坡,两老偶尔能到新邦安拔、高渊探望孩子,远的就没法去。

    “他们有的当推销员、印务员、电子工程师 、银行职员及幼儿园老师。住得近的孩子有空就会回家,住远的孩子就逢年节时回家。”

    黄振杏(右起)与妻子丁燕燕在自家门前,屋子仍保留着70、80年代的模样。

    两老都没打算长居孩子家,毕竟环境不熟悉,他们不懂能做些什么,所以在老家更自在,清闲时可以到油棕园里走动。

    他的妻子丁燕燕为广东人,本身会广东话、马来话、英语,并从印裔邻居学到一些印度话。

    黄振杏夫妻俩平时在家都是吃饱睡觉看电视节目,悠閒悠哉。

    以种植业为主

    双溪吉舌村民以种植业为主,有自己的农园,或到武吉班卓区工厂当厂工。

    黄振杏说,由于村民很多都是从双溪吉舌以列那一带移居双溪吉舌新村,各有自己的农园土地,都是小园主。

    双溪吉舌新村外围被农园包围,村旁处处可见果树、农林。

    他夫妻俩以前割胶为生,现在经营自己的油棕园。

    “我们夫妻俩日常活动,就是吃饱睡觉看电视节目,偶尔就拿着锄头去自家的园丘活动筋骨。”

    他说,油棕园空气很好,蚊子也多,但就算蚊多,蚊子也不会盯上他这些“熟人”,只有外人进园时,一下子就成群飞来叮了外人满手满脚。

    “我就喜欢这里的环境,够清幽宁静,远离尘嚣。”

    白色花树曾是地标

    双溪吉舌新村原名是“Pokok Bunga”,此名源于该村口不远处曾种有一棵大花树,就在看管双溪吉舌园丘的经理屋前。

    黄振杏透露,这棵花树开着白色的花,树干很粗壮,要三个人才抱得完。可惜约在30年前被砍。而园丘经理的家也不复在,周围被发展成了住宅区。

    黄振杏所指之处,正是白色花树种植之处,被砍除后只剩荒地。

    “所以,只要提到Pokok Bunga,大家就知道是指这里。”
    不过,后来白色花树绝迹,才易名“双溪吉舌Sungai Kechil”。

    黄振杏说,这名字来历是村外的一条小河,它将属于槟州威南的双溪吉舌新村和属于吉南的双溪吉舌以列分隔开来。双溪吉舌以列过去被称为“三百脚基”。

    他透露,双溪吉舌新村治安很好,没听闻过有打抢事件,因为大家都不是有钱人,没什么能抢的。#

    报导:陈绣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