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7日訊)對於來往檳城和吉打的人來說,坐落於檳吉邊界的獨立橋是一條橫跨兩州的主要通道,但許多人卻不知道這條橋在英殖民政府即日據時期的故事。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這條橋最初是由英殖民政府建造,但卻在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入侵馬來亞時,英國人親自炸毀了這條橋。
根據“馬新社”采訪到一名90歲的當地華裔居民黃亞吉(譯音),他說,英軍當時炸毀這條橋梁主要是阻止日軍繼續南下進攻檳城。

“英國政府使用火力超猛的炸彈將自己興建的橋梁炸毀,當時的爆炸聲遠處都可以聽得到。”
“我還記得當時英軍政府下令疏散方圓7公裏的居民,以策安全。”
他說,當時日軍沒有因為橋梁被炸毀而停止進攻,反而是另造一座木橋渡河。
曾擔任建築工地助理的黃亞吉告訴“馬新社”,在日據時期,當地居民都是使用這座木橋渡河。

他說,直到1945年,英殖民地政府重新統治馬來亞後,才重新以鋼骨水泥修建已被炸毀的橋梁。
“我曾參與橋梁的修建工程,之後這座橋梁在1957年由國父東姑阿都拉曼主持開幕。”
另一名79歲的馬來村民三蘇丁伊布拉欣說,已被荒廢的木製橋梁遺址,至今還可以看到。
他說,修建好的橋梁被取名為“獨立橋”,是為了紀念曆史及肯定當地居民曾參與重建橋梁的功勞。

他說,為應付來往檳吉兩地的車流量,政府在2008年也另建一條橋梁。
另外,根據“馬新社”訪問到的馬來小販,不少人每逢周末都會到橋旁的蝦面店享受美食,尤其是黃昏時分,享受美食的當兒,也欣賞怡人的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