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2日訊)昨午至晚間,一場降雨量達206毫米的豪雨,造成威中多達47個地區,淪為“水鄉”!
這場豪雨從昨午2時開始降臨,斷斷續續至下午一度停止,唯近傍晚時分再度下起傾盆大雨,至晚上8時達到最大雨勢,多個地區發生水淹路面及進屋情況。

發生水災的地點,都是位於柔府河及潤絨河沿河一帶地區,過大雨量導致超越排水係統的負荷,排水不及倒灌入住宅區。
檳州治水委員會主席再裏爾,今日在威中縣署針對水災召開記者會說,昨晚水災相當嚴重,是由季候風帶來的豪雨導致,每逢9月尾持續至11月初會發生此現象,也是檳州發生水災高風險時期。
“昨晚的雨量達到206毫米,在一小時內記錄到的雨量超過100毫米,一旦超過60毫米就被視為非常大雨量,發生水災難以避免,因雨量超過現有排水係統的負荷。”

他說,昨午1時漲潮至下午5時,加上豪雨導致突發水災的發生。
“錄到降雨量最高的地區是柏馬當拉哇(206毫米),依次是武拉必診所(139毫米)、柔府(127毫米)、潤絨河(119毫米)。”
另一方面,再裏爾重申,檳州政府有3項大型治水計劃,正在該區施工,即第4渠道(1700萬令吉)、第5渠道(1350萬令吉),以及柏馬當拉哇( 2900萬令吉)等治水計劃。

“目前所有工程進度達50%,預計明年中完工。”
出席記者會者,包括檳州水利灌溉局主任蘇克裏、青體部副部長兼大山腳區國會議員沈誌強、巴當拉浪區州議員章瑛、馬章武莫區州議員李凱倫、威省市長拿督羅查裏。
州政府撥百萬 挖深柔府河口河床
檳州政府將撥款100萬令吉,挖深柔府河河口的河床!
再裏爾說,柔府河無法將洪水排出大海,原因是該河口河床太淺,僅1.5公尺深,因此州政府將撥100萬令吉挖深河床。

另一方面,他提到,耗資400萬令吉的登比蓋路治水計劃,已獲州政府批準,12月尾招標後即施工,這有助該路減緩水災情況;威省市政廳也有在登比蓋路附近提升溝渠,目前進度為30%,預計12月會完成。
“馬章武莫區一項預計耗資1000萬令吉的阿爾瑪蓄水池計劃,也會在年尾招標。”

他指出,綜合上述所有計劃,檳州政府共耗資8000萬令吉,在威中進行各項治水計劃。
另外,威省市長拿督羅查裏說,市政廳的清理隊伍於周一(21日)晚上7時,至周二(22日)淩晨4時,在10個水泵室裏清出了32公噸垃圾量。
政策考量氣候變遷因素 沈誌強盼重檢發展政策
大山腳區國會議員沈誌強認為,政府應重新檢討現有發展政策,過去5至10年內豪雨頻密,政策上應考量氣候變遷因素。
周一(21日)出席國會會議的沈誌強,獲悉水災發生後,隔天便返回選區巡視。他明白遭殃居民面對難處,但盼居民保持耐心,待治水計劃完成。


另外,章瑛亦前往選區內的百利鎮巡視;她說,該地區過去不常淹水,如今卻頻密,她同意應重新檢討發展政策。
對此,再裏爾回應,相關檢討在進行中,如要求建滯洪池等設施,或對發展計劃新增條例,以便減緩豪雨帶來的洪水。


另外,李凱倫說,修複中的督坤山,因豪雨侵襲再度惡化,為策安全,民眾受促雨季期間避免登山。
大山腳多數災區的水位,截至周二(22日)下午已逐漸消退;威中縣署應對水災共開設4個救災中心,安頓113位災民及28戶家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