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1日訊)既然無法解決問題,那隻好選擇搬走!
兩個月內遭遇3次突發水災,即10月1日(周二)丶10月27日(周日)丶11月10日(周一),引爆峇都蘭樟溫柏路與青草7路居民的怒火,有者打電話怒罵該區州議員,有者邊罵罵咧咧邊清理家園,更有者寧願另覓棲身之所。
本報記者今早重返昨日剛經曆第3次水災的地區,受災的居民在記者提問時大都語氣無奈,並責問有關當局,到底如何可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視頻提供自許先生

住在青草7路40餘年的居民張先生,向記者展示清理後依然有少許汙泥堆積的牆壁角落,並說他已花了至少4-5小時清理家裏到屋外。
“之前第1丶2次水災發生後,我就找來石頭塑料盒等將家具墊高,昨天也忙著將貴重物品往高處搬。”
他向記者展示受雨水浸過的紙箱,並透露之前著急搶救價值5000丶6000令吉馬幣的棉被時扭傷背,且清理淤泥還導致他皮膚敏感。

“我還要擔心淹進屋內的水會引發走電,我那時差些跌倒在地,後來還驚動消防員到場,他們車開不進就涉水走著過來。
他心有餘悸說,如果那時真的電線短路,分分鍾可能命喪於此。
“我住在這裏40多年,從未發生過水災,甚至之前檳城幾乎處處被水淹時,這裏都沒受到影響。”


他無奈的說,種種問題使他心力交瘁,經過與家人討論後,他正在考慮搬離該處。
“我們要知道水災真正原因,這無關雨水多寡,明顯是人為問題。”

許先生:議員服務中心說 能做的已經做了
迵日(10日)發生水災時,也是住在青草巷7路的許先生,剛好在外,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兒子致電峇都蘭樟區州議員王耶宗服務中心,卻僅得到對方“我們能做的都做了”的回複。

“以前從未發生過水災,雖然雨水沒淹進家裏,但水位退去後屋外都是淤泥,光是清理就要花掉全家人2至3小時。”
居住在峇都蘭樟溫柏路組屋的林小姐說,由於她們住在高樓,所以僅在出入時受到水災影響。
“但鑒於之前已有經驗,所以水災再度發生時,我們已知道要繞路離開受波及的地區。”

她也補充,水災頻發是近幾個月才顯現的問題。
蓮香寺的管理員邱振誠說,他雖不住在該處,卻也得花費幾小時才將寺廟的汙泥清走。
“我知道有提升工程在進行,議員來視察時我也反映過,但都無實際幫助。”
他希望,工程完成後水災不再發生,也希望當地的提升工程早日完成。

王耶宗:加速提升工程 能緩解水災頻發
峇都蘭樟區州議員王耶宗說,周日(10日)發生水災後,他收到7丶8通來自居民憤怒的質問電話。
“我充分理解他們的感受,之前也有讓工程師視察多次,但問題絕非幾天內能解決。”
他說,隻要索洛霹靂(Solok Perak)的地下溝渠提升工程,盡早完成就能緩解“逢雨必災”的問題。

檳州工程與基本設施委員會主席再裏爾受詢時說,該工程原定明年3月尾完成,他們會盡量加速進展,但也得考慮天氣與其他因素。
記者周一是也看到檳島市政廳工人,在路邊清理垃圾挖掘穢物,詢問才知他們是每周進行的清理工作,與周日水災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