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4日訊)很久以前,當你走在夜間的鄉村小路時,路燈下是不是常有暗影飛過,但定睛查看時卻已消失無蹤?
其實,那些是趁黑夜外出覓食的蝙蝠,而如今目之所及皆是高樓大廈,蝙蝠們似乎隨著都市化而不見蹤影。
當我們以為蝙蝠們都回到山洞或森林棲息地時,檳島內其實還有著數量可觀的蝙蝠聚集在某處,且無需翻山越嶺到深山老林中,也並非被人類飼養在博物館或動物園內。
攝影/剪接:紀允賢
在前往著名旅遊景點升旗山的道路上,有個分叉路口是每年信徒登上天公壇參拜的必經之路,但仔細看就會見到入口處立著個小小告示牌,立牌右上角攀著栩栩如生的蝙蝠,隨著箭頭指引就會抵達亞依淡升旗山蝙蝠洞大伯公廟。


蝙蝠洞,顧名思義就是蝙蝠屈居的洞穴,它雖以洞為名卻別有洞天。檳城蝙蝠洞特別之處是它立於寺廟內,除了以“廟內有洞,洞內有廟”的奇觀在當地聞名外,洞內蝙蝠生存在黑暗潮濕的地方,也打破了常人固有的迷思。
根據記載,蝙蝠洞的蝙蝠已與人類共存上百年,從初始幾千隻到現存60幾隻,它們從寺廟未建成之日就定居於此。期間曾因人為原因導致數量驟減,但後來幾經發展變遷,它們也頑強堅持下來,並很好適應變更的環境。


在寺廟建成後,善信們開始在洞內頻繁進出,焚燒香煙供奉洞裏神像,甚至寺廟旁常年因施工造成噪音,都絲毫沒有影響蝙蝠們的生活,它們百年如一日倒吊在洞內,繁衍後代生生不息,充當曆史的見證者。
國內外遊客 慕名而來看蝙蝠
蝙蝠洞是檳城少有,可讓人近距離接觸蝙蝠的地方。很多人到廟裏參拜時,都不忘進洞內看看它們,還有外國人慕名而來觀賞蝙蝠生態。
亞依淡升旗山蝙蝠洞大伯公廟理事會副主席潘少祥以蝙蝠為豪,說大多數到此遊玩的人都對奇景嘖嘖稱其。

“當初有幾名外國遊客,特別跑來廟裏看蝙蝠,一看就是一整天,還會好奇起源等問題,聽講解時也聽得非常入神,有的人甚至在此處流連忘返,仿佛對蝙蝠著了迷般。”
本報記者到訪當天,看到洞內幾十隻蝙蝠,三三兩兩倒吊在岩石上,蝙蝠之間距離很近,姿勢甚是奇怪,仿佛依偎在同伴懷裏。

詢問後才得知,這是蝙蝠們在“抱團取暖”,為適應洞內溫度做的舉動,而且它們僅會在被燈光照射時撲棱翅膀,他人靠近時並不會有反應。
蝙蝠生生不息 多虧遇到“貴人”
蝙蝠洞如今聲名大噪,蝙蝠們可在洞裏和平生存,而來訪者也能藉機認識蝙蝠,但很少人知曉,其實它們也曾面臨被趕盡殺絕的境地。

“蝙蝠們會在洞內排泄,但排在地上很難清理,幾乎每天都要打掃無數次,上任管理人要減少麻煩,就曾將有毒藥物置於洞內,試圖殺死蝙蝠們。”
但多虧新任理事都是“知音人”,覺得蝙蝠們會帶來好意頭,也珍惜物種的重要性,才勉強讓碩果僅存的蝙蝠們保留至今。

“平時沒有人潮時,我們都會進洞看看,透過觀察了解蝙蝠習性,也希望有天能恢複幾千隻蝙蝠的盛況。”
為此,他們做出不少努力,甚至吸引理科大學動物學博士,到洞內設置機器長期研究蝙蝠。
“我們從他們處,知道更多蝙蝠知識,再共同探討如何保護它們不滅絕。”


報導:李琪雯
攝影:紀允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