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8日訊)檳州同樂會將在明年讓路發展輕快鐵站(LRT Station)?
檳州首長曹觀友回應:“我們從來沒有過,也沒有這個決定。”
在檳城同樂會擺檔約18年的商家李源強(38歲)說,他之前收到同樂會職員之間流傳的說法,稱今年將是同樂會最後一年。


“這裏流傳的說法,位於雙溪裏蒙同樂會的這塊土段,將成為其中一個輕快鐵站,隻要政府資金一到帳,檳同樂會可能馬上就會被拆除。”
他昨晚在檳州同樂會,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提及此事,並要求記者向檳州首長曹觀友做進一步確認。
不過,曹觀友今日接受本報詢問時,表明州政府並沒有討論過這個課題,並說,若輕快鐵經過檳州同樂會旁邊,也不會對檳州同樂會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檳州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席楊順興也說,他不曾聽聞,在行政議會上也不曾聽過和討論這件事。
他也說,檳州同樂會是州財政署的管理權限。
另一方面,本報記昨晚也到檳城同樂會的LRT展覽櫃台處詢問時,職員也告知,檳城同樂會所在地,是LRT其中一站,屆時土地或被徵用,但目前還在等待當局進一步討論。

“有關方面才完成收集民眾意見的程序,涉及多方的討論也尚在進行中,目前還沒有任何宣布。”
他補充,他對上級的計劃也不甚了解,但檳城同樂會原本就不屬於商家們的私人地方,而是要透過投標才能每逢12月在此擺攤。
租金越來越貴
主要以售賣玩具為主的李源強也說,從前的同樂會生意很好,現在市場越來越差,民眾購物能力越來越少,攤位的租金卻越來越貴。
“以前我們是靠著抽簽決定誰可在此擺攤,但近幾年卻換成投標方式,就是比較誰給出的價錢最高才能得標。”

不過,他說,即使面對種種因素,他也堅持每年回來擺攤,因為已成為習慣,他也告訴記者,目前同樂會隻有5家攤位由華裔經營。
“有時即使拿到號碼,當局也會以表格不完整為由拒發執照,但無論條件多苛刻,我都會特地空出12月,有一年沒在這營業就會感覺不自在。”
他希望,州政府可規劃更多節目,尤其是結合各族元素,才能吸引除友族以外的民眾回流。


節目單一 難吸引人潮
在同樂會售賣手機配件的商家賴振發(45歲)說,他前後曾在同樂會擺攤3次,包括2014與2015年,但後來換成投標方式,他就較難獲得營業執照。
“10幾年前還有很多節目,現在完全變成大型市集,沒有吸引人前來觀看的賣點。”

他也說,周末人潮才會多,平日園區內則稍顯冷清。
詢及如何讓人潮增加,他建議州政府或可考慮,如以前般引進外國雜技團或馬戲團等。
“隻有特別的節目才能引人觀賞,那些燈光丶擺設都已不是時下流行元素。”

在同樂會售賣寵物的林明忠(46歲)則說,他是因人流量大才選擇在此擺攤,而檳州同樂會除了狗禁售外,其餘物品都迎合友族的市場。
“很多友族喜歡貓,所以生意都還過得去。”
他也說,如果更多華裔在此擺攤,相信對各族人潮增加有一定幫助。



外國人讚好 票價物超所值
檳城同樂會曾是檳城幾代人的集體回憶,然而現在前來遊玩的人,卻以外籍人士與友族為主。
來自新加坡的觀光客陳劍虹(41歲)說,她是從穀歌搜索到這地方,覺得圖片非常美麗才與家人前來。
“園內售賣的物品應有盡有,而且燈光裝飾都很有特色。”
她認為,票價5令吉的入場券物超所值。

來自砂拉越的林秀雲(20歲)是理科大學大一生,因為看到學校朋友在網上貼的照片,趁著周末與另3位好友前來拍照打卡。
“我們挺享受園內的氛圍,也覺得5令吉的價格很值得,那些燈飾都非常美麗。”
本地人找不到昔日美好回憶
當外地人對檳城同樂會讚賞有加,檳城人卻持相反意見,認為昔日回憶最美好。
謝文財(36歲)坦言,他是因為孩子還小,純粹帶他們來見識檳州同樂會。
“以前食物選擇較多,現在都是友族售賣,口味比較單一且大同小異。”
他認為,隻有創新才有可能吸引人潮,而在百物飛漲的時代,入門票價還可以接受。

劉融燊說,他是得空才帶小孩過來,同樂會所售賣的東西也較適合友族。
“以前工業區沒有那麽發達,所以外籍人士不會那麽多,現在附近都是工廠。”
他說,如果可以在節目融入華人元素,或許還能讓華裔顧客回流。
退休人士阮明盛(60歲)認為,同樂會較以往增添許多可觀賞東西,但那些攤位就僅僅是賣東西,要吸引華人可能還需要些時間。

報導:李琪雯
攝影:紀允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