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侖29日訊)峨侖新村早在80年代,聞名藤製品,無人不曉,如今雖然藤器業逐漸萎縮,但該村飲食業反而越做越好,一來到這新村,村民就會介紹吃燒魚。
該新村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在熙來攘往的主要大路邊上,有一間88海鮮飲食中心,裏面有一檔隻賣晚市,在當地非常出名的“日本燒魚”。老板從開檔開始就沒停過手,一直忙到魚都賣完了,才有空檔休息。
這檔燒魚的烤魚醬料及蘸料,都是老板林錦成(72歲)親手製作,魚烤好後味道超級香,蘸料則是酸酸辣辣,不能吃辣的朋友,一定要事先準備好冷飲。
(拍攝:王伊敏)
這檔燒魚每天傍晚7時許開始營業,一直到晚上10時許就開始收拾,3小時內售賣大約30公斤的魚,就連印裔也是這裏的常客。
該檔售賣的烤魚有魔鬼魚丶甘望魚丶金昌魚丶金目鱸及紅棗魚,其中魔鬼魚最為搶手,大約一小時就已經被挑完。
林老板受訪時指出,他經營烤魚生意已經23年,依然維持每天早上6時許就起來,到大巴刹挑選新鮮的魚,然後再準備烤魚醬料及蘸料。
“從采購丶製作醬料到烤魚,都是我一個人包辦,一天隻賣大約30公斤的魚,太多也忙不過來。”



他說,目前檔口還有一名友人張金祥(73歲)協助,也算是比較輕鬆一些。
記者詢問林老板為何取名為“日本燒魚”,原來“日本”是老板的花名,其實跟日本這個國家毫無關係。
他透露,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會一直營業,直到哪天走不動了,才會選擇停止營業。


好吃到連湯都喝完
在88海鮮飲食中心後面住宅區,還有一戶母子檔住家式美食,新村內小孩都是在她那兒從小吃到大,尤其是咖哩面,最受歡迎,絕對是古早味。
這個住家式美食是母親劉漢珠,在住家院子賣了35年的面食,而兒子陳煥衝則在住家外,停放餐車售賣咖啡。
這檔咖哩面的湯汁非常香濃可口,許多顧客都忍不住把湯汁喝完,超級過癮。


劉漢珠說,她的咖哩面湯汁不放香茅,隻有蝦米丶鹹魚丶巴拉煎丶蒜米丶小蔥丶鹹魚丶咖哩醬料丶咖哩粉丶椰漿等。
此外,咖哩面配料有長豆丶咖哩雞丶豆腐卜及雞蛋,另外還可多加魚餅丶肉片丶豬油渣丶鹵蛋等,加料另計。
她說,每碗咖哩面都配有兩塊咖哩雞,而咖哩雞是提前一晚醃製,經過一夜的吸收後非常入味,不論是幹咖哩面還是香濃咖哩湯面,都深得客人喜愛。
她每天清晨4時30分就開始準備食材,早上6時許開門營業,一直到早上11時許收攤,每周二丶農曆初一和十五休息。
這檔的咖哩面非常受歡迎,有時早上9時30分就已經提前賣完,除了咖哩面,還有售賣鹵面丶雞粥丶幹面及粿條湯,多種面食供顧客選擇。

把英國所學帶回馬
因新村發展有限,陳煥衝曾到英國咖啡廳工作,數年後他決定重返故鄉創業,打造自己的品牌“餐車式咖啡吧”,與母親劉漢珠一起在住家經營生意。
陳煥衝非常喜歡喝咖啡,在英國時,也在咖啡廳工作,了解各種咖啡豆及學習衝泡咖啡技術。
他說,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天都照常營業,除非有急事才會休息。


他售賣的咖啡及飲料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尤其是拿鐵及自創的開心果椰子冰沙最受歡迎。
如果你不知道要點哪些招牌飲品,可以讓老板推薦,決對不會踩雷。

越緬媳婦幫手得名
峨侖新村內從大街通往二街的小道上,還有一檔有名的“國際叻沙”。
這檔叻沙從1987年由蔡銀珠一直營業至今,現由兩名來自越南及緬甸的媳婦協助打理生意。


蔡銀珠指出,叻沙湯底都是使用新鮮魚肉每天早上熬煮,接下來就準備配料,下午才開始營業。
“我每日隻熬煮一鍋叻沙湯,隻有節日丶假日人潮較多時會熬煮兩鍋湯底。”
炎熱的下午隻有一碗叻沙或許不太滿足,此外該檔還有紅豆冰丶酸梅冰沙及荔枝冰沙,是不是更滿足呢?

這檔叻沙營業時間是從下午1時至5時許,每周三及周四休息。
蔡銀珠幽默說,賣不完也照常下班,因此遠道而來的食客需注意時間,不要白跑一趟。
藤器業走向黃昏 居民多數做生意
峨侖新村居民早前較多從事農務及木業,後來一直沒什麽發展,到了80年代,年輕一代的居民,紛紛到外地工作。
峨侖新村村長黃慶溢(33歲)指出,村內年輕人外流,都到城市工作,目前還留在新村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生意。
他說,該村大約有350戶人,97%是華裔,3%是印裔,而巫裔則另有自己的村子。

新村內還隱藏著兩個稀有神廟即五祖廟及八仙廟,每逢神誕之時最為熱鬧,平常也有居民過去祭拜。
村內共有五條街道,大街上有峨侖義消隊及民眾會堂,二街有八仙廟丶五街有天公壇,而五祖廟在橫街。

黃慶溢說,民眾會堂是該村唯一的禮堂,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在那裏舉辦,在他接任期間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大型活動,促進彼此感情,讓峨侖熱鬧起來。
“去年我們在民眾會堂舉辦中秋嘉年華,獲得非常好的反應,今年將會安排類似促進居民關係的活動。”
他透露,在80年代新村內的藤業非常有名,也是新村最輝煌的時刻,但至今許多藤業廠已倒閉,僅剩一戶居民繼續堅持此行業。
報導/攝影:王伊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