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9日訊)不懼10名行動黨檳州後座議員的抨擊,檳城論壇成員林馬惠指,人民在大選給州政府委托,不代表州政府上任後,人民就需要“閉嘴”,接受政府的一切決策,政府應多聆聽民聲,讓人民一起決策。
他是針對議員周日發文告抨擊檳城論壇,今日以文告,作出反駁。
他說,上周六(15日)檳城論壇主辦人民論壇,是讓人民表達關注的課題,任何人都能參與,主講人中隻有5名檳城論壇代表,其他15人大部分則是首次見面。

他說,該論壇談的課題範圍很廣,涵蓋檳城水務管理丶雙溪大年的塑料垃圾課題丶霹靂州的挖沙丶外勞宿舍丶販賣人口丶反對檳島南部填海丶地稅調漲丶門牌稅丶可負擔房屋丶拯救白雲山丶森林砍伐等。
他也澄清,該論壇並沒有最後一分鍾才發邀請議員,他早在論壇前4天已通過電郵,發邀請函給40名檳州議員及10名國會議員,該組織也在12日召開記者會。
“若議員本身無法出席,至少應能派代表,但隻有3人回複會缺席,包括沙迪斯(行動黨峇眼達南州議員)。”
他說,這些議員對民主的認知有限,大選隻是代表式民主,實際上,民主還涵蓋參與式民主。
“或許中央方面較難執行參與式民主,但地方政府方面適合推行。”
林馬惠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隊伍曾在2017年指,大馬的公共諮詢,實際上是“偽參與”。
“檳州交通大藍圖的數百項公共諮詢活動,更傾向‘上情下達’彙報會。我們提出該計劃的一些錯誤資料,也未獲得答覆。”
他認為,若檳州政府想認真推動地方民主,就應和公民社會舉辦更多公共論壇,聆聽公民聲,而不是上情下達彙報會。
副文:是誰躲在公民社會面紗下?
林馬惠反駁行動黨10名議員指責他有政治傾向,因為他曾在兩場民政黨的活動上主講。
他針對議員文告中“躲在公民社會面紗下”的指責,反諷行動黨議員虛偽,並質疑對方是否已遺忘,他們曾經以“和非政府組織站在一起”為榮,“趕上潮流”反對前朝政府的計劃,包括升旗山發展丶檳城外環公路丶檳城環球城中城,以及破壞古跡建築物?
“為何當時沒有指責我們躲在公民社會面紗下?還是,躲在公民社會面紗下的,其實是行動黨政治人物?”
他說,2002年5月29日,檳州首長曹觀友還是反對黨時曾說:“若合樂報告書是真的,那麽檳前首長許子根推動外環公路,很不負責任,這不會是解決交通阻塞的長期方案。”
“如今,曹觀友已是首長,他卻推動泛檳島大道,這是外環公路的擴大版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