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3日訊)在行動管製令期間,仍照常開店營業的餐館生意額,嚴重受挫,有者更下降高達90%!
因新冠肺炎(2019冠狀疾病病毒)疫情在大馬蔓延,政府早前宣布於3月18日起實施行動管製令至3月31日,但因確診病例持續暴增,首相丹斯裏慕尤丁延長管製令至4月14日。
在管製令下,所有食肆只能外帶,不準堂食,因此大部分餐館和小販中心,索性在這期間暫停營業。

但在檳島市區仍有一些餐館,在逆境中前行,仍開店營業,為在基本服務領域工作的人提供膳食。
《中國報》記者抽樣訪問數間食肆和餐館業者,他們都無奈坦言,大家都待在家,生意額肯定下降。
他們認為,盡管目前要在逆境中求存,實在不容易,所以會減少人手和食材,減低成本。
在近打巷某咖啡店經營煮炒攤檔的劉國民(49歲)指出,他於2007年就開始經營煮炒攤檔,生意不曾試過這麼差。
他說,過往每天可以賣出100份食物,而今在管製令期間,最多能賣出數十份食物,曾試過某天隻賣10份,生意額下降一半以上。
“雖然生意很差,但反正我和妻子待在家也無所事事,就照常開檔做生意吧。”
他說,以往來光顧的顧客都是上班族,現在多數人都沒上班,沒生意是可以預知的事。
“雖然管製令延長了,但我們會繼續賣,不過準備食材方面會減少,且會提早收檔。”
提供外送服務覓生路
提供食物外送服務求生路!
新街鴻記雲吞面東主譚信豐(56歲)受訪時指出,該店生意額下降高達80%,因為該店位於市區,非住宅區,所以生意首當其衝受影響。

他說,在這個非常時期,該店為喬治市區的顧客提供外送服務。
他指出,在疫情爆發前,巴刹小販已指生意差,行情差遇上疫情,可說是雪上加霜。
“目前貨源沒中斷,但我們會減少員工和食材。”
位於小印度扁擔飯餐館負責人利達丁(32歲)說,雖然該店在管製令期間,生意額下降70%,但老板會繼續開店營業。
“不過人手已減半,且采取輪班製,讓員工輪流上班,而食材方面也是減少。”

他說,隻要政府沒下令餐館關店,該店會繼續做下去。目前該店正申請Grabfood食物外送服務,希望生意會好轉一些。
開張不到半年遇疫情
“我的餐館開張不到半年,結果碰上疫情爆發,生意一落千丈。”
在皇後街經營燕餐廳的東主陳燕燕(54歲)受訪時說,該店甫於去年11月開張營業,平日光顧的顧客多數是上班族,所以生意很不錯。

她說,自管製令實行後,該店生意額下跌90%,淒淒慘慘。
當被詢及為何不直接暫停營業時,陳氏說,他們一家就住在餐館樓上,反正管製令期間也沒事做,一家大小也是要煮飯吃,所以就索性開店做生意。
“雖然現在生意很差,但若銀行、超市、油站等仍有運作,我會繼續開店,畢竟這些做工的人,也要吃飯。”
她說,隻要購買3個套餐以上,該店也有提供外送服務。目前的生意額,平均一天100多令吉而已。
餐館送暖讓顧客賒賬
抗疫艱難時刻,素食餐館送暖,隻要符合條件可賒賬!
The Leaf素食餐館東主蔣琪川(40歲)指出,他們明白在這個抗疫非常時期,有些人的經濟會受影響,所以該店會讓顧客先賒賬,待解封後經濟狀況允許,才來繳付餐費。

“自政府宣布3月18日實行管製令後,我們前一天已在面子書專頁推出這項賒賬服務。”
他說,在管製令期間,該店生意額下降50%,盡管如此,該店仍會照常營業,且會加大力度發展食物外送業務。
他說,該店也推出隻限外送的健康套餐,鼓勵民眾注重健康飲食,提升身體免疫力。

他也呼籲其他餐館飲食業者,在這次的疫情離去後,人們應會更注重健康和免疫力,業者們不妨改良菜單,為顧客提供健康飲食。
報導/攝影:陳紫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