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日訊)難民也當起了老板!
檳州衛生局與檳島市政廳執法組,今早前往西南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持有聯合國難民署(UNHCR)難民卡的2名緬甸籍男子,在一單位經營飲料攤及印度煎餅攤,當起小老板。
這個由難民經營的小食攤是位於新港的住宅單位內,有關單位的營業執照持有人是本地人,他將單位內的攤格,以每月1200令吉的價格出租給難民,來經營飲食生意。

今日帶隊的檳州衛生局食品安全與品質部官員瓦茲爾指出,持有難民卡的難民是不獲準做生意,也不準去打工,除非是擁有工作準證。
“這2名難民是在1995年來到我國,其中1人原本是在工廠任職,在大約6個月前失業後,就租下有關檔口開始售賣飲料、印度煎餅及各類糕點,同時聘請另一名也是難民的同鄉來幫忙。”

他說,持有營業執照的本地人,將有關攤格租給難民做早市生意,下午則是另租給其他人賣東炎。
他指出,該局是接獲投報,指該區有很多難民,也有接獲民眾投訴,因此才會前往取締。

他說,由於有關飲食攤位衛生情況不理想,因此被下令關閉最多14天,而檳島市政廳執法組也開出4張共400令吉的罰單給業者。
當天取締隊伍共有22人,包括14名來自衛生部,以及8人來自檳島市政廳執法組,他們原本計劃突擊檢查5間店,但有3間沒營業。
雜貨店有過期食品 遭開罰單
位於峇都茅的雜貨店,由於被發現有不少過期食品,因此遭衛生局開出3000令吉罰單。


突擊檢查隊伍抵達有關雜貨店時,店內隻有1名外勞在顧店,瓦茲爾指出,雖然業者是本地人,但也不能隻讓外勞顧店,因為會出現無法溝通的情況。
執法人員在現場發現有不少過期食品,包括罐頭、零食及餅乾等,衛生部除了開出罰單外,也充公總值200令吉的食品。

此外,檳島市政廳執法組也開出3張共100令吉罰單給業者,包括沒有展示營業執照及將食物放在地上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