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6日訊)雖然強製在擁擠公共場合及交通工具戴口罩措施在8月1日才生效,大部分巴刹民眾和小販已“聽話”戴上口罩,不過還是有民眾戴口罩方式不合格。
《中國報》記者今早走訪吉靈萬山和亞依淡巴刹,受訪民眾對此措施不僅沒抗拒還大表歡迎,直認這是為人民安全著想,也是為了阻斷新冠肺炎疫情感染鏈。

一些受訪民眾更向記者直言,這個是好政策,為何要反對?而且反問這個政策有什麽不好?
以吉靈萬山巴刹的情況而言,基本上95%的民眾都有戴上口罩,不過並非每一位戴口罩方式都正確,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人並沒有讓口罩覆蓋到鼻子,一些則是把口罩拉到下巴。同時,也可以看到民眾所戴的口罩大多數是屬於非布質口罩。

不過,相較於民眾,小販沒戴口罩的人數比民眾多,沒戴口罩的小販一些或是把口罩放在下巴上,或是完全沒有口罩。
同時,基於空間因素,吉靈萬山巴刹室內的社交距離情況會比戶外好,室內入口處還是有派員駐守進行測量體溫及記錄的標準作業程序,反觀戶外情況是完全無法貫徹社交距離,尤其是瓜拉江沙路與吉寧萬山路交界處,人潮擁擠,根本沒有空間讓顧客保持社交距離。


針對吉靈萬山仍有小販沒戴口罩一事,行動黨光大區州議員鄭來興受詢時說,他將會通知檳島市議會勸告相關小販,以免在“強製性戴口罩”措施落實後,小販會面對處罰。
他說,吉靈萬路的部分是無法做到社交距離,因此他促請大家戴口罩,以免發生病毒傳染事件。


亞依淡巴刹路邊販自覺戴口罩
在亞依淡巴刹內營業或在路邊擺攤的小販們,都非常自覺戴著口罩。
本報記者發現還是有少許民眾,完全沒戴口罩就在人流中穿梭,更多民眾則是戴口罩的方式不正確,有些口罩盡覆蓋至鼻子下方,有些則直接拉下掛在下巴上。

巴刹入口處則有人民社警,為每位民眾測量體溫與噴灑搓手液。
亞依淡巴刹公會主席黃天發說,他讚成政府規定強製性戴口罩,但認為執法單位應指示對方立刻戴上口罩,如果對方是沒帶口罩出門才直接開罰單,因為1000令吉罰款不是小數目。


“有時不是人民不遵守管製令,而是他們有帶口罩出門,但吃完飯就忘了重新戴上去。”
他說,自管製令以來,亞依淡民眾遵守率都很好,隻是有時民眾要透氣才會拿下口罩,警方也幾乎每天都會來拍照檢查。

聽聽民眾怎麽說

方明德(雜貨商)
起初要戴半天口罩真的是覺得不舒服,但我們生意人一定要戴口罩,而且現在戴久了也習慣了,我從行動管製令期就開始有戴口罩了。
我也發現周日戴口罩到吉靈萬山的民眾,比上幾個星期多了。之前在有條件行動管製令時也是多人戴口罩,之後進入複蘇期行動管製令後,又少人戴口罩了
我一天都會用至少2片口罩,在營業時用一片,關檔回家再出門的話就再用一片。

我支持強製戴口罩,因為這是為了大家安全健康。
口罩貨源不是很容易找到,所以我不是大量的購買,用完了再補貨。
一次性的口罩多少會增加生活開銷,但如果我們少出門就可以節省了,我也是因為這樣而減少出門了。

我讚成政府強製規定人民戴口罩。我雖然偶爾會忘記戴口罩,但8月1日後如果違反規定,分分鍾需要面臨1000令吉罰款,付不起這個代價還是乖乖遵守較好。
我覺得罰單數目雖高昂,但人民為避免被罰款還是會全力配合這項措施。

我讚成政府的規定,強製性戴口罩是好事,我們都需保護自身。但,我覺得執法單位可給機會,而非看到違法直接開罰單。
有時並非我們不要戴口罩,而是吃完食物一時忘記戴回,執法人員應該給1丶2次機會才開罰單。我除了在家沒有戴,其餘時間在任何場合都會戴口罩。

我平時外出都會戴口罩,家人到公共場合如超級市場也都會戴著,除了在家裏。
我讚成政府規定強製性戴口罩,現在這個病毒傳染性很強,外國如美國的病例更是嚇人。而且,其他標準作業程序也必須遵守,比如坐在一起時需保持社交距離。

我在巴刹開檔本來都要戴口罩,無遵守標準作業程序隨時接罰單,隻要外出時我都會戴口罩,除非是在家裏。
老人戴口罩很辛苦,時間過長鼻子會癢,但巴刹的顧客都有戴口罩。
我讚成政府規定強製戴口罩,對大家都好尤其是民眾,這幾天確診病例又再增加。我戴著口罩比較安全,因為不清楚接觸的人是否有染疫。

政府的政策我們必須遵守,尤其是戴口罩是為了社會的安全。
我從行動管製令開始就有戴口罩,雖然需要戴一整天很不自然,但為了不要發生第3波疫情,這是應該的。

任何政策都有利與弊,強製性戴口罩的好處就是可以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傳染,壞處就是戴了很不舒服和不方便。
我有時也會忘記戴口罩,所以我在包包內就放了數個自製口罩,以防忘記戴口罩出門還有後備,而且如果遇到沒有戴口罩的陌生人,我也是會送他們一片。
報導:梁儀雅丶李琪雯
攝影:紀允賢丶李琪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