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801的口罩令已經不是當初為了防疫而戴,而是一種流於形式的東西。
如同騎摩哆上街要戴頭盔,為的已經不再是個人的安全問題,而是為了避免中saman而戴。
換言之,如果執法單位沒發現到,騎摩哆沒戴頭盔沒有錯,咳嗽感冒不戴口罩也沒有罪,這就是一般人的想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外勞或是經濟能力較為差的人,一個口罩戴一個星期,非到極度的髒也不會換,因為對一個窮人而言,如果一天耗掉兩片,就已經3令吉。3令吉對一般人來說可能隻是小錢,但對窮人而言,已足夠讓自己買包飯來換取勞動所需的體力。
戴口罩的意義已經不再是“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的工具,已變成保護荷包的工具,可悲啊!
於是我們再看回小販,以為戴個口罩就象征著奉公守法,以為要求顧客登記,要求顧客以人身距離的方式排隊打包就完全可以達到防疫的作用。
如果你仔細觀察,尤其是賣雞飯的小販,雙手沒有戴上塑料手套,把燒雞肉放在殘舊的砧板上切剁,之後再依顧客所要求的雞肉部位用手托住,然後放在米飯上。
接著觸摸報紙將飯打包起來,再接著向顧客收錢,觸摸著充斥著大量細菌的紙鈔和硬幣…之後又繼續重複同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再重複。
經曆新冠肺炎的施虐,看來並沒有改變小販準備食物的習慣,這種事情難道就不被執法人員看在眼裏,反而是盯著口罩去捉。
我們應該省思的是,口罩令的落實是為了不讓疫情反彈,因為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經不起再有第二次管製令的經濟打擊,除了口罩等防疫措施,所有涉及個人衛生的事也得持著同等的重視和謹慎。
對付這種不改習慣的小販,唯一的方法就是杯葛,這種懲罰比中Saman更有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