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非源自名校生,但不反對名校績效製;更明白,是優秀的,去到哪裏都優秀的道理,但時至今日,控制中學“去精英化”事件,我們已不能單純站在績效的好壞做辯論,而是要站在民族尊嚴這一邊。
檳城4所控制中學不能再以成績錄取學生事件,如今有人報了案,把捍衛華校的聲明說成是種族煽動,更牽扯到513事件,豈不叫人汗顏!
坦白說,檳威董聯會從一開始,並沒有給予很激烈的反應;沒有激烈的反應,可能是因為還未正確掌握教育局這項政策的細節。
經過州內一些華小向董聯會說明各自的憂心,包括可能面對學生轉校、來源失衡等問題,董聯會覺得如果不集合大家的聲音向教育部反映的話,4所中學的控制地位恐怕就此喪失。
召集各校的董事部來征求意見是董聯會該做,也是必做的事,最終目的是懇求教育部能明白華校過去所付出的心血,保留原有的收生準繩。
整個過程很明顯,是華人為了捍衛自身教育發展權利而發聲,但可悲的是,這件事卻牽扯到政治因素,甚至把單純的事說成是董總人的煽動行為。
現在,是不是連華人發聲的權利都被剝奪了?更何況,這是華人之間談論的自家事,與其他源流的教育半點狗屁關係都沒有。
可惡的種族主義者卻把華人捍衛權益的現象,和行動黨、共產主義捆綁在一起;更離譜的是,利用檳威董聯會主席李添霖的政治傾向,當成是他反政府的最大動機。
我明白種族主義者是為了要增強民族自豪感,但並非靠顛覆曆史、或把它族當成是外來者就能獲得的,它靠的是贏得它族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