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16日訊)在第二世界大戰, 英軍與日軍“日得拉戰役”,在吉打州曆史紀錄,有著非凡意義;而今古邦巴素縣一些地方,還留著英軍遺下的保壘。
這場戰役於1941年12月11日至13日爆發,英軍敗陣撤退後,日軍再攻下吉打城池,統治馬來亞。
日軍隔年2月15日,再攻下新加坡。

新篤北方大學博物院主任莫哈末賽義頓接受“馬新社”訪談時說,當年,英國統治者已偵察到日本欲攻打馬來亞計劃,並列日得拉為主要捍衛的城市,在當地設立保壘,也在樟侖等區準備大批軍事配備如大炮。
他說,不過,英國未料到日軍戰策,當年在稻田興建的保壘因在雨季淹水,完全無用武之地;而英軍使用來自澳洲,印度等外援軍力,比不上日軍對戰策具經驗,後者已在攻打中國和印尼時,取得豐富打戰經驗。

他說,英軍在日得拉與日軍之戰僅在3天內就敗陣,尤其英軍親自炸毀甲拋峇底機場燃油倉庫,以不讓日軍使用,卻使本身軍隊士氣受重創,使日軍節節逼進,攻下亞羅士打。

另外,武吉檳榔村民羅斯裏(94歲)說,他曾見證英日之戰,當年看見機場發出陣陣爆炸聲,冒著濃煙。
他說,當年他還小,看見村民受驚四處逃亡。

他說,其與妻子居住的現有房屋,當年曾經是日軍的工作坊,稍為會一點日語的他,受聘當雜工如除草,薪水隻有1令吉。
他續說,當年,我們生活清苦, 沒有米,三餐成問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