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培德校友会拟振兴170年老镇 高渊文化街获民80%支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北马头条】培德校友会拟振兴170年老镇 高渊文化街获民80%支持

    (威南25日讯)开埠超过170年的高渊(前称“高兴港”),逾百个历史古迹集中分布在老镇7条街,是名副其实的“古迹区”;而高渊培德校友会拟以文物、历史古迹及美食元素,打造“高渊文化街”,获得当地居民80%人的热烈支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高渊老镇共有7条街道,分别是老巴刹街(Jalan Pasar Lama)、武安冷(Boo Aun Leng)、棺材街(Jalan Pengkalan Rawa)、大街(Jalan Atas)、戏院街(Jalan Siong)、十间厝街(Pintu Sepuluh)、新路(Jalan Baru)。

    据威省市厅勘察鉴定,全威南434处历史古迹建筑物,其中232位于爪夷选区,大半落在高渊老镇。

    摄影:陈绣郿

    这包括属于培德学校董事会产业的十间厝街培德校友会会所,及华人体育会旧会所(今高渊文物回忆馆)、大街门牌91号前三民主义青年团会所等,皆被列入国家遗产申请项目中,此外,最独特的“一门”宽店屋也包括在申遗项目里。

    作为高渊文化推手的培德校友会,去年决定推动“文化街”计划,并从原定的两条街扩大至整个老镇。

    一行人在高渊文物回忆馆前合照,左起为陈财熙、培德校友会会长黄汉德、黄汉忠、陈瑞荣及陈潮丰。
    高渊大街沿街的建筑物,仍可见其历史的遗迹,留存下不少古迹建筑。
    黄汉忠(右)向各族小朋友介绍舞狮。

    该会文物组主任黄汉忠说,历史文化旅游须具涵盖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4个层面,而高渊老镇一一俱全,他们计划中将历史文物、古迹与古早味美食兼顾。

    “我们计划,宣传这七条街的历史渊源及古迹景点,每条街各介绍数个景点;早前已征询市民意见,即有意在他们住家或商店外门面布置,’还原’及介绍早年的老行业或景象。”

    80%高渊人认同高渊文化街计划

    黄汉忠说,根据反馈,80%土生土长高渊人都认同及支持“高渊文化街”计划,特别是棺材街大部分人态度积极。

    早期苦力在码头上下货的情景。
    高渊新桥。
    早期的高渊浮桥。
    高渊第一座火车桥。

    “还有一些人甚至主动提及祖辈早年的往事及物品,还有一些燕屋业者也给予支持。”

    不过,他说,有20%人,主要是近10、20年搬进来的人,则抱持缄默。

    古早味美食 号召力大

    黄汉忠说,宣传中除了文物及古迹景点,美食也必不可少,毕竟它的号召力更大,譬如老璋记的潮州古早味、亚贵叔福建干面、泉源饼家老字号等,都是外面吃不到的老味道。

    早期高渊当地人在河边运输糖蔗。
    早期的帆船停泊在高兴港。
    早期高兴港(高渊)景象。

    “当地独特的马来及印度美食,也各具特色。还有一些已消失的老行业,譬如晒亚叁皮、晒咸鱼、制作木屐等,我们计划,以地标、牌匾或通告板的方式,原地呈现这些老行业的景象。”

    “还有,我们要找出早年种甘蔗及烟草的地方,布置还原旧时景象。”

    他说,高渊文物回忆馆是一个文化街计划的起点,既能起宣传作用,借此让民众有机会深入认识高渊,又能保护充作文物回忆馆的培德校友会会所,避免沦为危楼。

    不过,他说,该馆仍需尽快保养维修,基本保养维修费需约50万令吉,希望业主董事会关注和采取行动。

    “未来将策划会每月办一次市级活动,带动当地商机及人气,再让高渊老镇活起来。”

    广东人客家人首批落脚

    高渊吉辇河作为高渊人的母亲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适中,高渊在19世纪初以“商贸兴镇”,发展成重要河运商业重镇;从早期只有三条街道,慢慢发展成七条街道,其中老巴刹街最先兴旺起来。

    早期孩童的骑木马玩具及小脚车。
    高渊文物回忆馆里有早期各种各样的熨斗。
    早期人们使用的锯子、斧头等各种工具。

    黄汉忠说,高渊旧广福庙早年经过三次维修,根据最早石碑记载,该庙在清朝约1860年左右进行第一次维修(建庙无石碑记载),可推算出当年先贤在高渊落脚超过170年。

    他说,第一批在高渊落脚的是广东及客家先贤,他们在威省及霹雳仔种植香料、烟叶、糖蔗等。当时高渊老巴刹码头已蔚然成形,相信是由有权势的华族先贤管理,中国商船缴码头税后在此靠岸做交易,把带来的咸菜、皮蛋等货物卖给当地人,再大量收购买香料、烟叶、咸鱼等。

    “精通糖蔗种植技术的潮汕先贤,则是第二批人乘坐红头船抵达高渊,著名’糖王’许武安也在这时到达高渊,租下高渊及霹雳仔2000公顷土地种植糖蔗,又分别在高渊和瓜拉牛拉,设立高兴糖厂和高发糖厂生产砂糖。”

    他说,目前该会正收集高渊开埠历史记载,包括比许武安时代更早期的先贤登陆高渊事迹。

    “从水路、浮桥头、有开矿活动后才兴建的铁道,铁道于1920年后才开放载客,当年矿工乘坐火车都是免费的,一般相信,当年火车公司和采矿公司有关联。”

    陈潮丰:拟以舞鳌鱼为高渊吉祥物

    高渊培德校友会旅游组主任陈潮丰说,该组参考中国潮汕,计划以鳌龙鱼头、金龙鱼身和尾巴的“舞鳌鱼”,作为高渊具代表性的“吉祥物”,每年主办文化月舞鳌鱼庆典,呈现当地文化和新气象,带旺当地旅游业。

    他说,舞鳌鱼计划是由该组及文物组联手进行,希望政府能给予积极支持。

    他也提及,高渊最初的名字——高兴港,相信与来自樟林古港的先贤有关,因樟林新兴街很繁荣,先贤从樟林古港乘红头船下南洋,在直落依卑旧广福庙前河边上岸,便将落脚地取名“高兴港”;又在巴里文打打造第二座码头“新兴港”,而高渊港口兴港门庆典相信也和先贤开埠历史息息相关。

    “高渊新桥未建成前,高渊来往霹雳仔是靠水路,后来提升为大铁桶垫底的浮桥。当年的浮桥主要以铁链固定位置,也可活动拉开,让船只经过。直到1930年再提升为铁桥,不过铁桥于二战时期为了阻日军南下进攻太平时被炸毁,较后重建,经过半世纪后于1990年提升为新桥。”

    陈瑞荣:培德小学建校108年

    培德学校董事长陈瑞荣指出,1912年创立培德学校初期,学生仅20位、1名老师,租赁现今高渊消拯局对面的店屋为学堂。学生增多后,董事会与埠众筹款建校,第一座校舍为目前校友会会所。

    “高渊发展逐年蓬勃,人口增长校舍又须增建下,董事会再度发动筹款兴建第2座校舍,即如今的高渊文物回忆馆。”

    他说,培德学校于二战时因日治而关闭,日军离开后拟复学但学校设备已遭破坏,以张奋武为首的董事会力排万难,终于1945年10月20日复学。

    “随着学生日益增多,于1956年获殷商许克任、张伯勋、何良安合创的地产公司捐献12英亩地充建新校舍用途(地段前身乃医院建筑物)后,再度筹款兴建拥15间教室校舍,并于1957年迁入新校舍(现址)。”

    报导:陈绣郿
    摄影:纪允贤、陈绣郿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