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雪州、吉隆坡和布城落實有條件行動管製令,相信其它州的二度“封城”也不遠了。
任誰都經不起第二度的封鎖,尤其是為我國的失業率在首波的疫情下已經讓11萬人丟飯碗,同時也已經讓不少民眾還不起車貸、房貸等,銀行也迫於啟動延長還貸的機製。
看回檳州的情況,盡管確診數據在本月12日新增141宗病例,全屬檳城監獄感染群,但不禁要問,究竟是誰把這些病症傳入圍牆內的?
檳州的黃區突然惡化到紅區,會不會宣布落實類似雪州的管製令,相信暫時不會,因為還不屬於社區傳染。
但盡管如此,如果這些傳染病是從新囚犯或扣留犯帶進圍牆內的,那究竟這些囚犯和誰接觸了?這些人是誰,沒人知道,還在四處走動當中嗎?會是我們身邊認識的人嗎?都不知道。
因為存在著很多未知,也看到一些銀行或公共場所,在沒有預警之下宣布關閉一天,以進行消毒工作,就算衛生局還未正式啟動追蹤係統,但已一定程度的引起不安。
監獄內大約1000名囚犯及監獄職員接受篩檢,檢驗結果陸續出爐當中,哪天突然宣布宣布3位數的數字,並不出奇,但至少是掌控之中;但至於我們社區中的人士,還有多少人未接受檢測?我們其實已經曝露在風險之中,隻是我們不自知。
檳州雖未形成廣泛的社區感染,但若繼續疏於防範,沒有把雪州今日的情況作為借鏡的話,我們距離有條件式管製令確實已經不遠了,同時,也距離失業不遠了。
試想想,檳城監獄141名確診囚犯當中,是不是所有人都因為和零號確診病患接觸而中鏢,當中有多少是從外面把病毒帶進圍牆的囚犯?
聽好,如果是從外帶進圍牆內!想想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