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大講堂 > 辣死你嗎

羅健傑

好好做人

文 文 文

【辣死你嗎】羅健傑:好好做人

大山腳辦事處高級記者羅健傑

社會普遍存在“望子成龍丶望女成鳳”觀念,老一代長輩勉勵孩子時通常要求好好讀書丶上大學,將來出人頭地。

早前拜訪一貧戶,長者對孫子說的就是這番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必須說的是,不論哪個家庭,這話代表長輩對後代寄予厚望,絕無對錯,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活得更好。

也許對貧戶來說,富足就象征著成功,就富裕家庭而言,則是社經地位更上一層樓。所以華人家庭基本存在“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精神,起碼要受教育就會有機會,找到出路丶改變命運,這可是千真萬確的。

長大後的孩子有自己一套想法和判斷,自己選擇要走哪一條路。然而,孩子的一些選擇不盡然是父母所屬意,早些時候,有的父母認為將來當個工程師或醫生最好,手藝被視為相對“找不到吃”。

但,這觀念在新世代逐漸被淘汰;若孩子興趣的手藝精湛了得,不管精於什麽,隻要是興趣所在,長久經營之,必有一番成果,尤其社交媒體盛行下,讓大眾看見的機會變多了,一樣可以有出路。


如今世界更注重個人特質及所擅長的技能,人們緊跟隨瞬息萬變的趨勢順應之,這歸於“世紀疫情”如新冠肺炎的爆發,世界規則與傳統工商環境改變。

受教育固然重要,但新世代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與其說是“不控制”,不如說是讓孩子“自由發揮”,並意識到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境,盡可能提供充足的身心靈養分,更多的父母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就好,並在疫情改變世界秩序後的世界裏,由孩子自己闖出一條路。

其實孩子將來喜歡做什麽都不要緊,最重要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可是比受教育還更重要的事。這裏頭的道理很簡單,就隻是不做傷天害理的事,而犯罪從來就沒有教育高低之分。

高興
高興
0
驚訝
驚訝
1
憤怒
憤怒
0
悲傷
悲傷
1
關懷
關懷
0

羅健傑

好好做人

相關文章

【辣死你嗎】羅健傑:明碼標價

【辣死你嗎】羅健傑:把握契機,重啟重設

【辣死你嗎】羅健傑:不聽話要狠狠罵

【辣死你嗎】羅健傑:守護減塑努力

【辣死你嗎】羅健傑:負責任網購

【辣死你嗎】 羅健傑: 時間就是金錢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