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白旗運動”近期正熱,大家才發現,原來竟有那麼多家庭撐不下去了。
疫情爆發至今已有1年多,有不少人在這期間面對失業,也有人在這期間收入減少。
在你我不知道的角落,真的有家庭已經斷炊數日,一家數口人只能以雞皮配飯、有些人是以麥片飲充饑,還有人買不起奶粉,只能讓幼小的孩子喝煉奶。
升白旗行動來得正是時候。
通過升白旗行動,見識了社會上善良的人的凝聚力,幾乎主要有升白旗的地方,就會有人送上物資。
甚至還有人開設“食物銀行”,也有商家協助籌募物資,準備好日用品或是糧食,讓有需要的人上門領取。
但一種米養百種人,還是會有人明明不缺吃不缺穿,厚著臉皮上門領取物資,還有人抱著“免費的不拿白不拿”心態,有人派就拿。
雖說要行善就不應該計較,但在如此艱難的時刻,大家的能力也有限,物資就應該交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也不是說籌集物資等人上門領取就不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放下面子放下尊嚴,在家門前升白旗,有些人可能真的缺糧,但並不想太高調,這時候的“食物銀行”就是很好的選擇,可以低調的領取物資。
但開設“食物銀行”讓人免費領取物資時,也要有良好的派發係統,這樣才能避免有人“魚目混珠”,助長一些人的惰性及貪婪。
這樣也能夠更了解當地真正貧窮的家庭,甚至還可以探訪這些貧困家庭,了解他們的情況。
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有限的物資就應該“對症下藥”,讓真正窮途末路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