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公寓樓下,時常坐著一名中年男子,拄著拐杖且滿面愁容,由於散發氣場不甚和諧,鄰裏間也隻是看著,鮮少有人過問他的情況。
一日,久未出門的奶奶,趁著丟垃圾到樓下放風,看見他就關心起來,攀談間他也卸下心防,透露本身生意失敗,且突然中風,目前無依無靠,只能乞討過活。
說到傷心處,還抑製不住男兒淚,熱心腸的奶奶聽後於心不忍,立刻上樓拿了些錢,還給了幾塊蛋糕讓他享用,並在隔天也繼續為他送出食物。
隨後,他需要援助的消息,很快傳遍整棟公寓,平時不敢貿然靠近的鄰裏,也紛紛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連州議員也聞訊趕來,察看他的情況並伸出援手。
那時,正是升白旗運動發酵的第3天。他沒有升起白旗,但熱心的奶奶卻無意間,成為了他的白旗幟,替他打開向人求助的大門。
疫情肆虐已經快一年,大中小型企業艱難生存,人民也苦苦支撐著過活,沒完沒了的各式行動管製令,三餐不繼丶裁員失業丶欠債累累等,致使民間發起升白旗運動。
當第一面旗幟徐徐升起,四面八方湧來的善意與救助,都讓其他暫時陷入絕境,卻羞於啟齒或求助無門的人,給他們更大信心,利用“升白旗”管道求援。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部分人並不讚同,認為升白旗是投降的行為,但廣東話有言,“有頭發誰希望做癩痢?”,如果不是真的毫無辦法,誰會希望用白旗,獲得他人關注?
如果可以,除了在看到白旗時,給對方提供應有幫助時,面對懼怕社會眼光,或不好意思開口求助的人,希望我們也可以成為白旗,讓他人發現並關注對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