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1日訊)好心做壞事,善心人士派食物給流浪漢或三輪車夫吃,反而可能導致他們身體健康出現嚴重疾病問題?
“三輪車媽咪”莎拉阿都拉指出,州內有許多善心人士經常分派食物給三輪車夫,但往往給的都是煎炸、油膩的食物,如印度煎餅、炒飯、炒面、雞飯等,因此不少三輪車夫在長期吃了這類食物後,出現心肌梗塞、膽固醇過高、糖尿病等問題。
莎拉阿都拉也是“城市生活誌工”(Urban Life Volunteers)創辦人,她日前接受《中國報》訪問時,這麼說。

她說,三輪車夫長時間在外日曬雨淋,有不少三輪車夫面對鈣質不足及皮膚幹燥的問題,因此為了確保他們的營養均衡,該組織將會提供營養奶粉及保健品。
她指出,州內其實有太多善心人士,以至於很多時候三輪車夫的熟食過剩,而剩餘的食物被隨意丟在路旁,引來野狗、野貓,繼而影響市容。
她認為,非政府組織或善心人士,如有意派發免費食物,應該溝通及協調,確保可以係統化的分派食物,同時達到不浪費資源的狀態。

莎拉阿都拉也是名社工,她早前著重於照顧露宿者,尤其是單親媽媽,後來三輪車夫向她求助,因此她也開始這項援助三輪車夫計劃。
她說,州政府曾表示,將會安排三輪車夫入住The Light House,但露宿的三輪車夫則希望,可以有一個專屬三輪車夫的中心,讓他們可以互相照顧,一起生活。
她指出,目前該組織每個月1日及15日,會分派50令吉的生活費及物資給州內的105名三輪車夫,而有需要幫助的三輪車夫,也會直接到該組織位於阿貴街組屋二樓的會所求助。

三輪車夫非流浪漢
“三輪車夫並非流浪漢,他們雖然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但他們還是可以自食其力,隻是受疫情影響,導致他們斷失收入。”
莎拉阿都拉說,不少人對三輪車夫帶有歧視,認為他們很肮髒或身上有臭味,都不太敢接近他們,甚至連醫護人員,也對他們退避三舍。
她指出,這些三輪車夫大部分年齡都在50歲以上,再加上一些露宿街頭的三輪車夫,長期睡在三輪車上,搞得腰酸背痛,而通常都是靠搽風油忍耐痛楚。

她說,並非所有三輪車夫皆露宿街頭,有些還是需要養家糊口,而他們也曾經接獲求助,指一名三輪車夫在疫情期間失去收入,付不起房租,且家裏還有癱瘓的妻子,讓她於心不忍,自掏腰包為該三輪車夫繳付3個月的房租。
她說,該組織目前急需各界捐助物資及金錢,為這些三輪車夫度過難關,而目前物資尚足以應付2個月左右,反而金錢援助則較急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