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檳州執政黨領袖為著檳州疫情好轉,針對“到底是誰的功勞”而隔空開戰,戰火應該是從檳州前首長一篇文告點起。
前首長在那篇文告中,洋洋灑灑的數百字,列出檳州確診病例為何劇減,當中原因是衛生部長凱裏聽取他及首長曹觀友建議,委任沈誌強為檳州及中央政府的防疫協調員。
這一文告一出街後不得了,立即讓州衛生委員會主席諾麗拉喊屈,也洋洋灑灑列出她及檳州衛生局所做的事情,力證本身也為檳州疫情勞心費力。然而,諾麗拉的回擊文不僅沒有滅火,反而讓行動黨與公正黨的戰火燃燒得更烈。火箭二線領袖紛紛挺身護航,而藍眼青年團與婦女組也不甘示弱發文挺諾麗拉。
邀功是比奉承更需要功力,這可能也是民政黨在2008年失去政權的其中一個導因。民政黨過去對他們在檳州的貢獻都非常含蓄,一直“愛在心口難開”,認為“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結果雪亮的眼睛鬥不過“愛要說出來”的嘴巴。
比如,喬治市世遺地位明明就是民政黨執政時期所申請,結果被希盟撿了個便宜,還被希盟一直宣傳,彷佛是希盟的功勞。
其實在抗疫這事情上,是誰的功勞都無所謂,隻要疫情受控,全國受益。我國疫情放緩,有看凱裏出來邀功嗎?檳州火箭與藍眼在這事情上互爭功勞,也不怕前線醫護人員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