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公街福德祠 获国际认可 刘志荣冀起抛砖引玉之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伯公街福德祠 获国际认可 刘志荣冀起抛砖引玉之效

    (槟城3日讯)“希望此奖项殊荣,能起抛砖引玉之效,槟城其他庙宇也投入修复工作,为槟争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已有211年历史的槟榔屿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行宫分庙——乔治市大伯公街福德祠,本月1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2021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奖。

    (拍摄:陈紫凌)

    大伯公街福德祠修复委员会主席兼槟榔屿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副会长拿督刘志荣律师指出,该会欢迎其他有意进行修复工作的庙宇负责人前来咨询,他们非常乐意分享长达3年的修复工作经验,与技术层面的问题。

    他说,若政府没再落实行动管制令,该会将办一些活动,让东马或其他州属的的大伯公庙理事会成员前来参观,届时他们将分享修复过程和成果。

    大伯公街福德祠经过耗时3年的修复工作,从失修状态,转为辉煌。
    福德祠殿堂外墙的石雕刻,做法十分精细,让人驻足欣赏。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大伯公街福德祠,墙上的石雕刻,雕工精细。
    从天井往外看,殿顶上方双龙相向,极具气势。

    他希望在该庙获得此国际认可与殊荣后,能起激发作用,其他庙宇也投入修复工作,恢复古迹原貌。

    “除了槟州,其他州属也有很多百年庙宇,需要去修复,让我们一起保护古迹,为古迹注入新活力。”

    刘志荣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这么指出。

    大伯公街福德祠的香炉,刻有光绪己亥年(光绪二十五年)字眼,即公元1899年,是历史文物。
    这是逾百年前海珠屿五属大伯公诞,出巡游行的仪仗牌。
    福德祠殿顶上双龙相向,气势不凡。中间的牌头,手工精细。
    殿堂外其中一根石柱,记载着早年重修日期,即大清宣统元年,相等于公元1909年至1912年。

    他说,该庙的修复工程由已故古迹建筑师陈耀威监督,得以顺利完成,且获得上述奖项。

    他说,原本该会计划得奖后,出版一本较为学术性的书,内容将记载修复工作的细节、包括选择材料、选用中国工匠、如何剪粘恢复原貌等,以图文并茂方式呈现。

    “本来此书作者最合适的人选非陈耀威莫属,但陈氏上周不幸病逝,而今出书计划会暂时搁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指出,大伯公街福德祠在经过高水平修复后,卓越的修复技术引关注,同时补充和扩展世界文化遗产地乔治市既定的高标准。

    陈耀威离世前获悉得奖

    负责监督修复工作的古迹建筑师陈耀威在病逝前2天,已获悉大伯公街福德祠获奖,并没抱憾离世。

    刘志荣说,陈耀威生前除了监督修复工程,也收集该庙历史资料,寻找道地材料及专业中国工匠前来修庙,可谓鞠躬尽瘁。

    陈耀威是修复工作的功臣,他在病逝前已获悉该庙获奖,并没抱憾。
    大伯公街福德祠创立于1810 年,供奉华人民间视为庇佑当地繁荣的神明—大伯公。
    每逢大伯公神诞时,所使用的执事牌,包括恭迎圣驾、回避、肃静。

    他说,该会是于11月25日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电邮通知,被告知获奖,但他本人隔天才知道。

    “我第一时间与耀威通电分享喜悦,尽管当时他身体很虚弱,但语气中可听出他很开心,并答应将尽量安排,以出席本月1日宣布获奖的记者会。”

    他指出,不料对方病情恶化,2天后(11月28日)病逝。此修复计划,陈耀威功不可没,大家策划和筹备长达5年之久,终于等到此荣誉时刻,然而耀威无法见证。

    “欣慰的是,耀威在离开前,已获悉得奖。”

    引入中国工匠修复

    上至屋顶,下至地砖,包括庙内的文物、牌匾、雕刻等都一一修复。

    刘志荣说,该庙今次的修复工程忠于历史,使用传统建筑的修复技术,并与中国福建工匠合作,竭力保留建筑的原貌,为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城的古迹建筑修复,立下典范。

    大伯公街福德祠经过修复后,殿堂也恢复昔日辉煌。
    殿堂后方有一个天井,往上看可见殿顶的双龙剪粘,往右则是“佑我平安”牌匾,墙上的天官赐福壁画也经过修复。
    大伯公街福德祠后殿修复前后的对比照。

    他说,该庙自1810年创立以来,曾经过3次装修,今次由他为首的修复工作,则是第4次。

    他说,今次的修复范围可说是100%,包括主庙殿堂、文物、供桌、木雕、前殿、龛间、天井、后殿、屋顶、壁画天花板等,只要需要修复的,都一一修复。

    他说,早年的修复工作不当,导致屋顶出现现代的混凝土结构,今次修复时全部混凝土结构已拆除,换成瓦片,恢复原貌。

    “我们的修复工作用心和认真,仅是张贴金箔纸和重覆上漆,就花了数个月时间。”

    修复过程曾遇困难

    耗时3年的修复工程,一度面对中国工匠因签证问题,无法抵马的困难,也曾因恶劣天气和中国进口的原料迟到而拖延进度,但最终顺利完成。

    刘志荣指出,该会于2015年开始策划筹备,包括向地方政府提呈申请表格,建筑图测等,单单申请修复工作的手续,就耗时1年半。

    大伯公街福德祠修复委员会主席拿督刘志荣律师,展示福德祠的纪念碑。碑文记载着在1865年时,曾进行大修复。
    大伯公街福德祠修复委员会主席拿督刘志荣(左)和槟榔屿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会长胡欣桦,希望该奖项殊荣能起抛砖引玉之效,其他庙宇也投入修复工作,为槟争光。
    刘志荣说,此位于后殿的供桌,也经过修复,恢复活力。

    他说,在陈耀威监督下的修复计划,须使用复古材料和工艺,所以他们是从中国进口原料和引进工匠。

    他说,2017年8月动工后,有一段时间因中国工匠无法入境,修复工作一度暂停。

    “不然就是进口的建筑原料迟出货,或遇到雨天,油漆无法干透,影响进度。”

    他说,该会本预期24个月竣工,但因上述种种因素,耗时32个月才完成。

    刘氏也感谢文思古建有限公司董事陈清怀的团队,完成该庙的修复工作。

    报导/摄影:陈紫凌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