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8日讯)2个月1次,时中正校用课外活动教育特殊儿童!
坐落于爱情巷的时中正校,是一间微型小学,于2015年开设首间特殊学生班后,如今已扩展至3班。
去年被教育局调来掌校的巫青春说,全校共42名学生,分9班,多数是特殊学生,有自闭症、学习障碍、读写障碍等。
面对众多的特殊儿,巫青春坦言,起初从大山脚峇东丁宜华小调过来时中正校时,感到压力连连,因本身是首次面对特殊学生。
“我们有3班特殊班,有一班是没有教学助理,但教学助理却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辅助教学,也要看管好特殊学生。”
她举例,老师教书教到一半,特殊学生会突然冲出课室,这时,助理就得去把学生‘追’回来,或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她坦言,一班的学术性教育,对特殊儿童不管用,因此选择以课外活动的方式,教育学生。
“我是全槟女童军小学组主席,擅长搞活动,因此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增加自信心、学习各种技能。”
她举例,该校在1月23日举办印刷新年T恤活动,把梅花树图案印在红色T恤上。
“自闭、学习迟缓的同学,在老师、家长的协助下,印好自己的衣服,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这是在课室里得不到的。”
她说,该校也于2月1日举办新春活动,并邀请到鲁班行舞狮团前来表演,学生都好兴奋。
“当天,学生、家长们都穿上早前印刷的T恤,非常有气氛。我们举办3场活动,学生都很开心,我也定下目标,希望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活动。”
带特殊儿走出校外
巫青春说,对于特殊儿童,课外活动是非常难得,这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外人,与外界互动。
“接下来,我们还会到浮罗山背进行半日营,也会到香饼厂参观、学习制作香饼。”
她指出,该校规定,每项活动,都必须获得家长陪同,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能获得适当的照顾,也能促进家长及孩子的关系。
她也说,时中正校是一座古迹建筑,在硬体设施方面,无法进行太大的改进,因此她希望,该校软体设施能获得提升。
她举例,校内网络有问题,只有教职员、图书馆的电脑能上网,而课室内的电脑是无法连接网络。
“学生要上网,必须到图书馆。”
她说,有个特殊儿童,在情绪不稳定时,会找电脑上网,看他喜欢的视频,让心情恢复平静。
开辟菜圃种菜 让学生应付测试
巫青春说,为了让特殊学生有多一个选择,该校开辟一个小菜圃,让学生学习种菜,以应付“小学替代评估”(PASR)。
她指出,小学替代评估,就如普通学生的“小六检定考试”,是每个特殊学生在小六时,必须进行的测试。
“这测试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进行简单的烹饪,比如制作三文治、烤披萨等,另一种则是种菜。”
她说,时中正校在过去两年,只有烹饪测试这一选择。
“为了让学生有多一个选择,我们把校内一处长满杂草的土地,辟为菜圃,让学生学习种菜。”
她也谈到,特殊学生的课本,是国语及英语为媒介,课堂上也没有华文课,因此,该校老师也特地教导学生简单的中文,好让他们懂得表达。
校长包办书记 送信一脚踢
巫青春说,时中正校没有书记、办公室助理,因此她必须“一脚踢”,包办账务、送信的事务。
她本身将到阿米努丁巴基学院,上特殊教育课程及账务课程。
“特殊教育课程,是为了让我更好地管理特殊班,了解特殊学生的需求,而账务课程,则能让我对书记的工作,更加上手。”
她说,当初她来到时中正校这新环境,许多事物都需要适应,但不妨把它看作是一个挑战、一个经历。
报导/摄影:梁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