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14日訊)吉打州在2018年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掃獲全科A的人數有所下降,從2017年的406人減少至2018年的378人,然而在整體平均積分(GPN)中,卻上升0.02。
吉打州教育局主任阿都阿茲指出,該州一共有3萬2003名考生,比2017年的3萬4666名考生人數,少2663人(8.32%)。
他說,在整體平均積分,吉打州分數是5.05,比2017年的5.07,進步0.02。
他續說,2018年吉打州共有378名(1.18%)考生,考獲全A,2017年則有4.06考生(1.36%),兩者差距少了28人。
阿都阿茲今早在古邦巴素理科國中宣讀吉打州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時,這麼指出。
他透露,共有7名考生考獲全科A+,他們分別是黃思恩(11A+,吉華華中)、伍溫佳(11A+,拿督比再也國中)、黃文渝(11A+,新民國中)、馬千鈞( 11A+,新民國中)、鄺於斐(11A+,新民國中)、佳雅維莉(10A+,居林國中),及阿敏德星(10A+,蘇丹峇裏沙國中)。

他說,另有4名特殊學生也考獲不俗的成績,他們是分別是艾達索叻哈(4A、4A-,蘇丹後峇希亞國中)、陳瀅欣(3A、3A-,新民國中)、諾阿迪拉(3A、2A-,東姑天猛公國中),及莫哈末阿米魯(4A,拿督賽阿末國中)。
另外,他指出,古邦巴素理科國中憑借著2.16的學校平均積分,榮獲吉州表現最優秀的學校。
學業課外活動兼顧 她是吉州第一
來自吉華國民型華文中學的黃思恩,依靠著驚人的自律精神,兼顧學業及課外活動,讓她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考獲11A+,她同時也是今年吉打州成績最傑出的學生。
她也是吉北區,唯一一名考獲11A+的學生,除了必修課外,本身還多拿了經濟科。

黃思恩指出,她本身會製作時間表,什麼時候該讀書、娛樂或休閑都會好好地安排。
她說,她也是管弦樂隊的成員,負責拉奏中提琴,有時比賽前2天需要出班練習,因此不能在班內上課。
“朋友就會幫我記錄功課,而我回到家就會打電話問朋友課業上的問題。”
她目前正申請大學預科班,也在申請獎學金,希望以後能就讀理科大學或馬大的電子工程係。
聽力低於常人 她依然堅持努力
陳瀅欣天生聽力僅有50%至60%,但是她不因此而放棄學習的權利,每每在課堂上都是坐在第一排,讓她能看清老師的嘴型,也能更了解老師所教導的內容。
這一切的努力,讓她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考獲3A、3A-、2B+、1B及1C。

陳瀅欣就讀新民國中,她坦言,本身的成績,比她想象中的還要差了一點。
她說,她從小就有聽力障礙,需要由助聽器的輔助才能聽清對方在說什麼,否則就需要很大聲。
她指出,以前還小,耳形會一直改變,因此需要一直更換助聽器耳膜,如今大了就不用一直更換,每更換一次大約需要3000令吉至6000令吉,依品牌而定。
她說,她還有一名妹妹也是和她一樣,擁有聽力障礙的問題。
用微信公眾號 精進華文
就讀拿督比再也國中的伍溫佳喜愛華文,因此就算學校的華文課並不多,但是她也會在課餘時間,用手機進入微信的公眾號內閱讀華文文章,精進自己的華文掌握能力。
她說,學校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是華裔,國中裏華裔生反而是屬多數,而華文課都有編排在上課時間。

她指出,他們每個星期有3節的華文課,雖然少,但是已比其他學校需要在上課時間外上華文課,好了很多。
“我知道華文課不是很夠,因此我會善用科技,到微信公眾號閱讀華文文章,加強自己的華文掌握能力。”
她指出,此次拿到11A+的成績,有讓她感到驚訝,因她前一天還夢到自己隻拿了4A+。
她說,除了必修課外,她本身也多拿了會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