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曾在曼谷看过它,一个很高的红色高聳的建築體,就在曼谷市旧城区一个安全岛上,位于苏泰寺(Wat Suthat)前。与附近平房对比,它的高度是格外令人瞩目。
它其实是个秋千门,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
这个红色秋千大有来头,由拉玛一世王(King Rama I)建于1784年,用作举行宗教,名为Tri-yampawai或秋千仪式,起源于素可泰王朝。
大秋千宗教典故源自于印度教,当湿婆神(Shiva)一脚要从天上踩下地球时,那迦(Naga)以其蛇身盘捲住山以固定住地球,确保可以承受住湿婆神的重量。
大秋千的两根长支柱代表山,圆形底座代表地球和海洋,支柱象征河边的两棵树,柱子之间的距离代表河流。
在仪式中,印度婆罗僧侣们就会从中间摆动,并努力用嘴巴取下放置在其中1条支柱上的一袋硬币。
这些婆罗门是介于18至20岁,都必须是身体强壮和训练有素,而秋千板上有8条绳索,让婆罗门僧侣在摇晃的时候保持身体平衡,而每组最多3人。
视频:Spring News
拉玛二世王在位期间,大红色秋千门曾受雷击而停止仪式。
在1920年进行翻修,并移动到现在的位置。1935年发生多次致命事故,秋千仪式就被废除,并正式走入历史。
据说依古代泰人律法,只有王朝内的主要都城可以建造“大秋千”,虽然还缺乏明确证据支持这论点。
但有些学者仍然认为在暹罗王朝时期,像素可泰(Sukhothai)、大城(Ayutthaya)等这些地方一定都有大秋千。
所以当泰王拉玛一世在1782年下令迁都曼谷时,马上先在曼谷建造一个大秋千,以彰显其地位。
原始的大秋千其实有42公尺高,高度是现在的两倍。
由于自然侵蚀,使大秋千木柱严重受损坏,2005年4月大秋千重建,使用6条柚木树干,两条作为主要支柱长超过30米,直径3.5米,剩下的4条用于支撑长20米,直径2.3米。
2006年12月完成,重开仪式由拉玛九世王普密蓬在2007年9月主持。
这些在现代被视为疯狂的传统仪式已不复见,经过逾200多年的,剩下的只是空荡荡的秋千架,尝试用鲜红色去吸引大家的留意,然而多少人只是会多看一眼,或驻足了解,秋千曾经承载的历史和典故。
整理:泰国部
图:网络
更多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