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19日訊)每年慶讚中元,各街區都能看到令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莊嚴威武的大士爺紙紮金身,這些神聖作品,都是一班紙紮師傅日夜趕工的心血。
大山腳武拉必村,有一班師承自大山腳已故著名紙紮師傅李長春的師傅們,在清明節過後,就開始投身於製作大士爺紙紮金身的工作,忙足5個月。

餘國光(左)及石憲潤(右),都是擁有10多20年經驗的紙紮師傅,製作大士爺金身對他們來說,得心應手。

在捆綁竹皮時,必須使用韌性較高的日本紙。


大士爺金身臉部在上色後,更顯威嚴。
今年也一樣,這班紙紮師傅將為全國各地的盂蘭勝會組織,製作約20尊大士爺紙紮金身,北馬最大的27尺7寸高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大士爺金身,也是出自他們的手藝。
從購買原料如上萬根的竹皮、彩色皺紙、綁製骨架模型、粘上色紙、裝上裝飾,一點都不馬虎。由於都是經驗豐富的師傅,在製作大士爺紙紮金身過程中,都不需要依靠草圖。
這班師傅包括李長春的女兒兼師姐李少卿、女婿兼師兄兼黃財旺,以及兩名師弟餘國光及石憲潤。最資淺的石憲潤,也已有15年經驗。
餘國光說,去年的大山腳大士爺金身是27尺5寸高,今年則增多2寸。此紙紮金身已在製作中,如此高大的金身,前後需耗時一個月半才能完成。
他說,也有幾尊大士爺金身是“上山下海”,包括兩尊金身必須“坐船”渡海送至浮羅交怡,以及有一尊金身必須上山送去金馬倫。
“我們製作的大士爺金身,最低是從3尺左起,此次有3尊3尺高的大士爺金身製作。”
值得一提的是,師傅們每年在製作大士爺金身時,都會得到一班村民的熱心義務相助,使工作進行得更順利。

製作大士爺金身,需要用到大量的竹皮。

還未上色的大士爺金身臉部。

已經貼上部分色紙,但仍未完成的大士爺金身臉部。

一名師傅為大士爺金身的臉部上色。

在製作金身骨架時,必須使用麻將紙打底。
父親時代延用至今56年
李少卿說,其已故父親曾告知,他們製作的大士爺紙紮金身造型,早期是根據從中國傳來的圖片製作,從其父親時代開始延用至今,已有56年曆史。
“出自我們手藝的大士爺金身,造型都大同小異,但也會應各區盂蘭勝會組織的要求,在大士爺金身的顏色搭配上作出調整,會有藍色,青色及紅色等。”

紙紮駿馬,也是配合慶讚中元所用。

師承已故著名紙紮師傅李長春的班底,所製作的大士爺紙紮金身,用色調配細膩。

“此外,大士爺金身手持令牌、幢幡或火珠,也會應各區盂蘭勝會組織的要求而製。”
詢及製作大士爺金身有何禁忌時,她笑稱,隻要大家誠心誠意,心平氣和把金身做好,那就行。大士爺保佑,他們每年都順利完成。
歡迎年輕人學手藝
傳承多年的紙紮手藝,需要尋找接班人。
李少卿說,他們歡迎年輕人到來學習這門手藝,也樂意教導。
“曾有兩名10多歲的孩子,對紙紮手藝很有興趣,並在製作大士爺金身時前來協助,我們都有給予教導。”
“我並不強迫孩子們一定要接手,就好像我父親當年也沒強迫要我們接手,一切就隨緣吧。當然,我的孩子們,現在有時間也是會幫忙。”
詢及是否會把這門手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她笑說,雖然有朋友曾建議過,但他們本身沒去考慮過,隻想把大士爺金身做好。
彩色皺紙貨源減少
李少卿透露,今年來自中國的彩色皺紙貨源減少,如果來年面對缺貨問題,或許需要尋找其它替代的材料。
她說,彩色皺紙是製作大士爺金身裝飾的材料,但今年在采購時,發現貨源較少。

李少卿手中提著的大士爺金身裝飾,都是使用來自中國的彩色皺紙製作。
“除了平時進貨的店家,我們也有到其它店家詢問,發現都是一樣面對彩色皺紙減少的問題。”
她說,他們已未雨綢繆,交代店家來年要先訂購。如果真的缺貨,可能需要尋找其它適合的替代材料。
報導/攝影:陳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