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 送孩子学中文 印裔小贩 培养出医生律师孩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再穷不能穷教育 送孩子学中文 印裔小贩 培养出医生律师孩子

    (槟城29日讯)在浮罗山背骑摩哆卖面包30年的“面包叔叔”慕聂迪,他的大女儿入读一华小并成为校内的首名印裔生时,却遭到同学的“语言霸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包括为她取花名“黑人牙膏”及“黑珍珠”等,让她觉得难过。

    目前在亚罗士打中央医院任职医生的大女儿拉芝美(29岁),昨日与父亲慕聂迪接受《中国报》专访时,细诉这段往事。

    “当时我有告知父母自己被同学‘欺负’,但父亲却告诉我,‘你黑不用紧,头脑才是最重要的’,要我别理会别人,专注在自己的学业就好,父亲就是如此传达正能量给我。”

    拉芝美(左起)、姆妮琪达及林格士在家会以中文对话,跟父母讲话则是用淡米尔文。
    慕聂迪(左2起)与薇拉瓦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确保孩子们的成绩保持优异。


    摄影/剪接:纪允贤

    一旁的慕聂迪则说,他当时知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虽然也觉得很心痛,但却什麽也做不了,只能传达正能量给孩子,要她专注学业,别理会别人。

    不过,慕聂迪的二女儿姆妮琪达(25岁)及小儿子林格士(20岁)上小学的时候,就比较少遭受到“被欺负”,因为那时候他们的大姐已是校内的总学长,也是学校的模范生。

    现年56岁的“面包叔叔” 慕聂迪在浮罗山背骑摩哆卖面包30年,每天靠着20多令吉收入,将孩子抚养成专业人士,大女儿是医生、二女儿是律师,小儿子在国油大学(UTP)就读工程系基础课程,3名孩子从小在华小就读,中学则在圣心中学。

    别看“面包叔叔”如今儿女成才,他过去30年岁面对不少挑战,谈起当初差点无法为大女儿实现“医生梦”过程时,还觉得很心痛,觉得亏欠女儿。

    慕聂迪一家人接受本报访问,大谈家中趣事,就连小时候被父母打的“糗事”也能当成“趣事“来说,非常融洽。
    慕聂迪的壁画,就在浮罗山背。

    抵押房子为女儿凑学费


    为了实现拉芝美一圆医生梦,“面包叔叔”慕聂迪与太太当初决定抵押房子,为女儿凑学费!

    拉芝美说,她3岁开始立志当医生,父母也很鼓励她朝向医生梦想,但当她考到好成绩想继续深造时,父母却没任何储蓄,无法供她深造,让她很生气。

    “我那时候觉得,父母要我用功唸书考取好成绩,才能当医生,但他们却没为我存学费,甚至还建议我去当老师。”

    身为医生的拉芝美(左起)及姆妮琪达,出来社会工作后也能帮补家用。

    不过,她说,父母为实现其梦想,决定抵押房子凑学费给她,她也选择最便宜医学课程,到菲律宾唸书,学费是9万令吉,若在本地深造,需28万令吉。

    慕聂迪说,那时他很后悔没为女儿存学费,但他没想到女儿很固执,从小到大的“医生梦”没改变,他甚至后悔当初给女儿很大期待。

    “我们只能向亲戚借钱凑学费给她,过后再将房子抵押后把钱还给亲戚。”

    他强调,儘管他贫穷,但却不曾拖欠孩子的学费及补习费等,只是在学校需要筹款时,他无法有多馀的钱捐助学校。

    名校不一定好 用功唸书哪裡都一样

    慕聂迪的3名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踏出浮罗山背求学,唸书及补习都是在浮罗山背。

    薇拉瓦丽至今还收着孩子们小学的成绩报告册。

    拉芝美说,她曾被槟华中学及协和中学录取,弟弟也曾被锺灵中学录取,但当时父亲认为在哪裡唸书都一样,因此决定让他们在浮罗山背圣心中学就读。

    “父亲认为,所有的学校教的都是一样的课程,名校未必就一定好,只要自己有动力唸书,去到哪裡都一样,因此决定就在浮罗山背唸中学。”

    她说,母亲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很重视,会去打听哪裡补习班好,然后将他们送去补习,但若是3个月后成绩没有进步,就会停止在有关地方补习。

    孩子的梦想,父母都支持

    “面包”叔叔的小儿子林格士最爱音乐,想当飞机师,儘管父母认为音乐在我国是没有前途,但未阻止他去学习音乐,姐姐们也计划存钱买鼓给弟弟。

    目前就读工程系的林格士说,他自小就想当飞机师,但父母已经抵押房子给姐姐唸书,无法再供他就读飞航员课程,但若有机会可以加入飞航员课程,又不需要太高的学费,父母是很愿意放手让他去尝试。

    “我曾经去一家航空公司面试当空服员,累积经验后可以去上飞航员课程,但因为我出了车祸而放弃了。”

    另一方面,二女儿姆妮琪达是在槟城就读伦敦的法律课程,目前在槟岛一家律师楼实习。

    家人就靠着慕聂迪售卖面包生活,也能将孩子培养成专业人士,左起为拉芝美、姆妮琪达、慕聂迪、薇拉瓦丽及林格士。

    懂中文 有优势

    不懂中文的“面包叔叔”曾遭华裔顾客作弄,教他对着另一个朋友喊‘猪母仔’(TuBoKia),而他则以为这是一句“称讚词”!

    慕聂迪(左起)提起他曾被朋友教粗口的“趣事”,姆妮琪达在旁聆听。


    慕聂迪说,他有一些华裔顾客知道他不会中文,会故意作弄他,教导他粗口。

    “有一次,有一个坐在我身边的朋友叫我对着另一个朋友喊‘猪母仔’(TuBoKia),我以为是称讚词,喊了之后,对方问我知道是什麽意思,为什麽要这样喊,我说是旁边那个朋友教我的,结果对方很生气的说这是粗口。”

    他说,该名朋友询问坐在他身边的朋友为什麽要这样,甚至还给了对方一拳,让他觉得很震惊,也坚定了他要送孩子去华校的念头。

    拉芝美说,懂得中文让她在与年长的华裔病人沟通时,会更容易明白,也能更体恤病人。

    “有时候通过马来文沟通,一些病人及家属会表达不出他们的想法,但以中文沟通,就能更容易了解他们。”

    打骂教育 成就孩子

    母亲的打骂教育奏效,孩子们很感谢母亲严厉教导,才让他们有今天的成就。

    拉芝美说,她就读1年级3个月后的首次考试,就考获全满分,包括中文考试也是满分,是第1名,但母亲也因此对她的要求高,不允许她退步,一定要保持水准,对弟弟妹妹也是有同样的高要求。

    “如果我们的成绩退步,就会被打,我的同学们都知道我妈妈很严格,甚至有同学还担忧我被打,说要去警局备桉。”

    小儿子林格士也说,他性格较为顽皮,在学校若被老师打,他回家不敢向父母提起,因为说了还会挨骂,每年家长日是他最害怕时刻,因为担心老师向父母投诉。

    慕聂迪也说,其母亲在世时,经常会向他投诉,指妻子一直打孩子,但最后看到孩子们有成就后,还会说妻子“打得好”。

    “面包叔叔”暂不退休

    慕聂迪的妻子薇拉瓦丽(56岁)说,他们结婚后,她就在家照顾及监督孩子学业,只靠丈夫一个人卖麵包,每日赚取月25令吉收入。

    “那时候家境贫穷,每天伙食就是蒜头清汤、江鱼仔及煎蛋,有时为省钱甚至煮1餐吃2天,能吃到咖哩鸡是非常奢侈了。”

    慕聂迪过去30年,都是骑着摩哆售卖面包。

    虽然如今女儿已出社会工作,但却因为要供屋及小儿子的学费,“面包叔叔”目前暂未打算退休,只是不再像以前每天做生意,如今是每星期做生意4天。

    拉芝美也说,父亲也是因为担心浮罗山背人没有面包吃,才会坚持要做生意卖面包。

    她说,父母未出过国,她计划带父母到印度看看,但因为父亲放不下家裡养的牛,因此她希望未来可以找到人帮忙看顾牛,她就能带父母去旅行。

    浮罗山背之光

    “麵包叔叔“壁画公开后,他们一家人收到很多祝福,同学都引以为荣,认为这是浮罗山背的骄傲。

    姆妮琪达说,他们接获不少亲戚朋友的来电,也有不少网友通过面子书来与他们联繫,有同学甚至告示他们,他们一家已成为浮罗山背的骄傲。

    她说,这些关係的联繫并不会对他们带来任何困扰,他们的生活还是一样,父亲还是会去卖麵包。

    陈伟俊认为慕聂迪已是浮罗山背的标志,因此建议以慕聂迪作为壁画主角。
    这是慕聂迪在工作时,有画家为他画下的画作。

    浮罗山背区国会议员特别助理陈伟俊说,当初提议要画壁画时,他就建议要画“面包叔叔”因为骑着摩哆卖麵包的慕?迪已成为浮罗山背的标志(Icon)。

    “我是认识慕聂迪的弟弟,在画了壁画后,我才知道原来慕聂迪的儿女是医生及律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