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爪夷文課題,教育部最新指示,是從爪夷書法,改為學習爪夷字,而學不學,則由家協、家長和學生決定。
以目前的演變看來,估計這已經是這個風波最好的下台階。
有行動黨人說,見好就收,這事情若是國陣執政時代發生,恐怕這些人還不甘罷休。
無論如何,大馬華社在每每遇到類似華小特色會被侵蝕的課題時,最後也只能接受折衷安排,隻是過去有火箭在前方助聲呐喊,加上馬華在內協商,退的幅度沒那麽多,但依然還是在退讓。
這也是為何,過去馬華被火箭譏諷為“賣華”。
至於此次的爪夷文風波,取代馬華的火箭,則並不見與盟黨有更好的協商能力,以目前判斷,估計風波將告一段落,但肯定的是,這次課題中,華社退讓的幅度,比過去都大。
只能安慰自己的是,當首相敦馬哈迪直接批評董總是種族主義時,行動黨的領袖尚有一些良知,會為董總說話澄清。
在爪夷字課題上,交給家協、家長和學生決定,對有許多友族學生的微型華小,肯定首當其衝。
吉打州就有4所微型華小,友族學生是9成以上,即便是友族佔一半的華小,估計很大可能,也會在局勢下,所有學生都要學習這單元。
原因無他,以大馬華裔的作風,大家都習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有巫裔家長要求教授爪夷字單元,估計大部分華裔家長不敢出聲反對,因為大家都怕被標籤“種族主義”,也沒多少人有能耐承受這輿論壓力。
如此一來,所謂的“選擇”(Pilihan),對友族生佔多的微型華小,根本不是選擇題。
至於若幹年後,華淡小國文科會不會撤除學習爪夷字單元,我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一些事一旦開始了,就很難U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