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從明年開始,要為全國小學生提供免費營養早餐或午餐,也要求老師和學生一起用餐,也順便學習用餐禮儀。
馬部長提到的用餐禮儀包括餐前餐後洗手,餐後整理等等。
的確有一些學生,因為家境情況而沒有零用錢在學校用餐,政府多年來也有免費早餐計劃,協助這類學生的需求。
然而,要學習文明用餐,並不一定要以提供免費餐才能落實,而是透過一般的日常教育也可以達到此目的。
我採訪走過的校園,幾乎都在有在執行,餐前餐後洗手,餐後整理的相關文明教育。
但華社應該比較擔憂的是,這項或許是會否影響華小的食堂經營權,和經營模式。
華小食堂的經營權,乃是董事部權益,此次免費餐計劃含括了所有學生,如今幾乎所有華小都有非穆斯林學生,屆時是否規定必須只能準備清真食物,甚至要求華小食堂業者也必須擁有清真認證。
至於當局要如何去監督營養餐真的符合營養需求,若在2015年監獄局的囚犯每日的花費都達到35令吉,一餐營養餐的定價,該是多少?
此外,各族也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如興都教徒和一些華人不吃牛肉,有素食者,也有一些孩子,因為體質的狀況,在飲食方面也必須特別處理,家長則大多會自行備餐。
也有一些情況,就是一些學生根本吃不下食堂的食物,而長期自行帶餐。
今年3月,馬智禮部長才說要仿效中國落實無現金食堂,一些學校開始花錢投資執行無現金食堂,如今教育部突然宣佈全部免費,意味著學生隻會在吃不飽時才會多買,那麽學校是否還需要丟錢投資無現金食堂?
Cakap Dulu Fikir Kemudian(先說後想),是一個巫裔朋友對馬部長的形容,我想多數人也同意。
教育部提供免費營養餐,是一番好意,但理應提供給需要的群體,若不需要者,仍硬性提供,恐怕隻是好心做壞事,國家有限的資源就這樣被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