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打州以種稻聞名,它是大馬的米倉,也是大馬人的糧食來源。
但是辛勤工作,為大馬人提供糧食的稻農,在稻米收割後,所獲得的收入,再扣除成本後,真的的少得可憐。
成本日漸增加,但是稻米卻無法隨之增加,因為價格提高,代表著人民要跟著吃貴米,這兩者之間,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因此,首相敦馬哈迪於日前來到亞羅士打,為全國稻米大會主持開幕時,鼓勵稻農與周邊的稻農合作,以合併的方式,大規模經營稻田,同時也可以種植蔬果或進行畜牧業增加收入。
小型稻農因為人力成本的關係,往往都需要依靠人手來插秧、播種、施肥、撒農藥等等,因此若小型稻農結合力量,那就可以有更高的資金來減輕人力。
稻田合併後,稻農可以合租多輛犁田機或租無人機來撒農藥等等,如此一來可加快工作進度,而稻農也不用那麼辛苦。
如果憑著一己之力,那麼播種插秧的時間就會較慢,稻農的工作還未完成,但是若一場大雨來襲,那麼稻農的辛勤作業就會毀於一旦。
在機器的幫助下,稻農的作業速度就可提高,並可比原定的時間更快地完成工作。
而在等待稻米成長的空檔期,稻農還可以種植其他的蔬果獲進行畜牧業,以為自己增加收入。
在政府削減肥料及農藥的補貼後,一些隻有小稻田的稻農在負擔成本上會面對問題,因此合併稻田對他們而言,也可幫助他們應付成本開銷。
吉打雖然譽為大馬的米倉,然而實際上隻是佔據全國產量的40%,再加上全國各州的生產量其實根本不足以應付全馬人民的需求,因此我國必須依靠進口白米才能應付國人的日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