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日訊)在大數據時代下,個人隱私權被侵犯成為爭議點,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鄭金城教授認為,個人隱私有重要與非重要之分,隻要不構成人身及財產威脅,適度開放個人隱私,在現今時代是無可避免的。
“基本上,隻要使用手機,已經曝露了隱私;一個人即便是走上街,也會在數據分析與臉部識別下而被認出,難道我們不上街嗎?”
他說,英國有一位記者嚐試挑戰中國貴陽大數據科技,這個記者隨處亂走,不到10分鍾,貴陽派出所就成功通過臉部識別係統,將這個記者找出來。

他是在城商企聚英社主辦的“權威講座”,主講“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運用“,在問答環節被問到隱私權時,這麽說道。
鄭金城也說,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機器人甚至可能取代人類,以致未來風險難以估計,但隻要管控得好,人類還是可以在風險中繼續前進。
他說,科技給人們生活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製造了一定的風險,包括機器人未來可能取代人類。
“這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他說,風險是可以管控的,既然人類生產了人工智能,而且也需要它,那政府就要擬定好措施好好管控,所以政府也得夠智能。
他舉例,開車需要汽油,但我們都知道,汽油隻要碰上一點小火花就會引爆,但每個人都還在使用汽油;比如電源,我們都知道電源會電死人,但我們每天也在用電。
“可見,我們其實每天都是處在風險中,但隻要管控得好,很多東西還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房地產早就進入數據分析
鄭金城教授說,房地產業是其中最早期,不自覺應用數據分析的行業。
他說,任何一個發展商投資地皮發展房產,一定會分析當地經濟發展趨勢和人口等,這已是投資的基礎數據。
“在美國,大數據善用在分析每個城鎮的罪案率,及其每年變化,再用人工智能計算出安全性,再決定值不值得在當地投資房產。”
講座會由拿督江真誠主持,出席者包括檳州議長拿督劉子健。
檳應扮演領頭羊角色
檳城商企聚英社主席拿督斯裏許廷忠說,檳城被譽為東方矽穀,也是亞洲著名製造業場地之一,更應該帶頭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結合在日常營運中美。
“有報告指,到了2030年,人工智能將貢獻近13兆美元(逾50兆令吉)於全球經濟活動,幾乎占全亞洲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
檳州行政議員章瑛代表首長曹觀友致詞時提到,檳州政府將推動智能貿易便利化平台,促進數碼經濟的快速增長與跨境貿易。
“隨著這項舉措,檳州生產總值預計可在未來幾年後,取得每年超過1000億令吉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