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英一個年輕的豬肉販謝堅傑,受檳城咖喱面小販六叔為拉大籌款的新聞所啟發,自行提出要以賣肉為拉大籌款的念頭。
他把想法告訴了街坊,馬上就有人讚助布條。
消息一傳到媒體群,不到一小時,各報記者都出現在其檔口,他的反應就是很驚訝,也不太懂得反應。
他就是一個普通小市民,一個小本經營的豬肉販,他沒有覺得自己特別仗義,就覺得自己的妹妹也畢業於拉大,能在這個時刻為拉曼籌款,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年輕華裔子弟做點事。
謝氏為拉曼籌款新聞在各媒體傳開後,可以看到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正面和負面的留言,包括有酸溜溜的留言,如質疑謝氏是否自我宣傳,打免費廣告,甚至還懷疑他會不會真的捐,會否報小數,誰來監督他,怎麽不捐給新紀元、南方學院等等,很少人會買一公斤豬肉等等。
我們採訪時就告訴他這些情況,讓他知道可能會被網絡霸淩,他笑笑說,他幾乎沒有玩面子書,也不會在意這些事。
我認為,謝堅傑有這份心意,在年輕人而言已經是非常難得,現在的年輕人早不像我們的上一代那麽關心華教,也長期被政客洗腦,認為教育就是政府的事。
無論是10仙或是1令吉,在聚沙成塔的效應下,如六叔的每碗面捐10仙,每日平均10令吉,一年下來也是超過3000令吉;像謝堅傑的買足一公斤就捐1令吉,如他日均籌得20令吉,一年就有約7000令吉。
謝堅傑告訴我們,他估算最後捐出的數額,可能會有1萬。
無論是六叔駱天明還是謝堅傑,他們可以選擇不捐,但就為了教育,他們還是決定要捐。
至於他們要捐給誰,應該都是他們的自由,酸民除了網上指指點點,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會掏錢協助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