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大年23日訊)受韓劇影響,一名特殊兒有了烘焙夢,在父母協助下,創辦一間“特殊兒烘焙小食坊”,也聘請數位特殊兒一起經營。
該食坊坐落於雙溪大年老街場,由鄭旐亓(25歲)及父親鄭華慶(54歲)一起創辦。他們也聘請兩名特殊兒漢瑟根(20歲)及鍾翰祥(20歲),和一名患病者鍾翰威(23歲)一起協助打理;鍾翰祥及鍾翰威是兩兄弟。
鄭旐亓是被韓劇的烘焙劇情影響而喜歡上烘焙,後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到檳城學院及雙溪大年學院進修烘焙課程。

鄭旐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他在一年多前,曾到一間面包店工作,因適應環境及工作比較緩慢,兩天後就被辭退,此事對他造成一定的心裏影響,不敢再到外面應征工作。
“可是我非常喜歡烘焙,多次要求父母給自己開個小店,但父母基於多方面的考量,每次都一再擱置。”
他說,去年父親手受傷後,無法繼續原本的工作,才開始籌備營業“特殊兒烘焙小食坊”。
鄭華慶說,他知道特殊兒在尋找工作上比較困難,也難以讓社會接受,希望他們透過這份工作融入社會。

“其實特殊兒可以做很多事情,隻要給予訓練,簡單化所有步驟,他們就能完成。”
他說,這些特殊兒都是兒子上學時結交的朋友,他們畢業後不曾到外面工作,小食坊是他們的第一份工作。
鄭華慶與太太覃雪妮(50歲,銀行職員)共育有兩名兒子及一名女兒,鄭旐亓排行老大。

鄭旐亓:食材都是親力親為
鄭旐亓說,在還沒開店營業前,自己有接一些小量訂單,在家製作蛋撻及蛋糕,以吸取經驗。
“目前,小食坊內的烤面包醬料丶蛋撻及蛋糕都是我自己製作,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再加強,如創意蛋糕設計等。”

此外,蛋撻皮也是鄭旐亓自己捏模,都是現做現賣保持新鮮度。
他非常感謝父母協助完成他的烘焙夢,雖然有了小食坊後突然覺得責任重大及壓力,但也積極了不少。
“我一定會把小食坊經營好。”

每個員工 各司其職
鄭華慶說,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崗位,兒子負責製作蛋撻丶蛋糕及結賬,漢瑟根負責蒸烤面包丶鍾翰威負責調泡飲品,及鍾翰祥充當服務員。
“大家都是在小食坊營業後,一邊做一邊學,目前兒子與幾名員工,可以從顧客點單到製作及結賬上獨立完成,已經進步不少。”

他透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漢瑟根喜愛擺盤及製作小樣甜品,每次都把烤好的面包,切成不同形狀及花心思擺盤後才上桌;鍾翰祥性格上比較文靜,但吸收力強,在每次的指導後,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需重複指導 孩子們才能記住
鄭華慶透露,因數位員工都是特殊兒,在工作上也面對一些困難,列如工作上會留手尾丶情緒容易起伏不定丶顧客較多時會自亂陣腳容易出錯等。
他說,需要一直不斷的重複教導,他們才能記住,他非常感謝顧客們的支持,及對這些孩子所做的錯誤給予包容。

“我經常和他們講,顧客是他們貴人,有貴人的支持他們才能繼續做下去,但不能因為顧客的同情心而在工作上馬虎,必須自我提升,實實在在的把小食坊經營好。”
他補充,這些特殊兒都有吸取訓導,在顧客吃完後,會主動上前詢問對食物的滿意度以做改進,為此感到非常欣慰。
融入社會 自己 家人都開心
鍾翰祥及鍾翰威的母親鄭秀珍(53歲,售報員)指出,鍾翰祥畢業後就協助賣報紙,因害怕社會不能接受,不曾到外面打工,現在有機會在外面工作,感到非常開心。
她說,翰威雖然不是特殊兒,但在患病後,行動靈敏度下降,許多地方都不接受他,便懇求鄭華慶讓他,也加入小食坊團隊。
“兩個兒子到小食坊幫忙後,也有一份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且還能融入社會,我非常開心。”
烘焙是孩子的最愛
漢瑟根母親瓦珊達(57歲,社區康複中心職員)指出,漢瑟根與鄭旐亓是在學院就讀烘焙課程時認識。
她說,後來在鄭華慶致電邀請兒子到小食坊幫忙時,便一口答應,漢瑟根知道後也非常興奮,因烘焙也是他熱愛的活動之一。
“我平常在家製作甜點及餅幹時,兒子都會主動幫忙,並依著自己的想法做出不一樣的造型,可見他非常喜愛烘焙。”
她說,兒子現在小食坊協助,未來計劃要讓他回到學院,深入學習烘焙,繼續提升自己。
報導/攝影:王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