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7日訊)對貧窮家庭來說,孩子的開學用品是一大負擔,但住在城市地區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有很多熱心人士報效讚助;相反,住在郊外地區的孩子就沒這麼幸運了,鞋穿到破洞了,也只能繼續穿去學校。
有一批熱心誌願人士,有感於郊外地區貧窮孩子的無助,從2014年開始,每年都會報效郊外貧窮學生及孤兒院孩子們的開學用品,讓他們有新校服、新書包、新校鞋開心上學去。



由郭玲爾召集的誌願人士,為學生們測量身形,以便提供最合身的校服校鞋。(受訪者提供)
這些年來,他們先後走進檳州、吉打州、霹靂州的郊區學校及孤兒院送暖。今年,他們走進了7所華淡小、1間孤兒院及1間寺廟,共有259名學生受惠。
來自檳城的郭玲爾(43歲,自雇人士)是這批誌願人士的召集人,過去以來都有援助檳城孤兒院的她,2014年在機緣巧合下,來到居林一間孤兒院幫忙,發現雖然很多檳城人愛做善事,但卻很少會特地舟車勞頓跑到居林郊區幫人。
她接受訪問時說,她在走進居林郊區一些學校後,發現不少家境貧窮的孩子,是穿著破鞋甚至是拖鞋上課。
“我開始召集我的客戶、身邊朋友、學校用品供應商加入助人行列,讚助這些貧窮孩子開學所需的校服、書包等。每年開課前,我們也會親自為這些貧窮孩子們,測量衣服校鞋尺寸。”


她說,這些年來,他們都會固定幫助郊外地區華淡小的貧窮學生,一般是報效校服、書包等開學用品。
她補充,今年比較特別的是,也有分發裝有彩色筆、膠擦等文具的小禮籃給一些學校,以便平日放在學校裏,讓那些沒有能力購買彩色筆或膠擦的學生使用。
“我們發現,一些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真的就連彩色筆及膠擦都買不起,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及關心。”
郭玲爾:明年擬推廣至原住民村
郭玲爾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樂意報效及讚助的誌願人士越來越多,而受惠學生也從以往的每年120多人,增至超過250人。
她補充,他們有意在2020年,把行善範圍推廣至霹靂原住民村及怡保一些郊外學校。
“雖然我們想做更多,但畢竟人力財力有限,希望我們這批誌願人士的舉動,能夠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善心人士,進去不同的郊區,幫助那些有需要的貧窮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