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呷好料】 马章武莫新村 从路头 吃到最后一条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村呷好料】 马章武莫新村 从路头 吃到最后一条路

    (大山脚8日讯)让你从第一条路,吃到最后一条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以上是人们对马章武莫新村的形容,踏入这个村子,从早到晚还真不怕找不到吃。

    这个村子位于连接槟吉两地的繁忙居林路旁,虽然朝气蓬勃,但没有繁华面貌,村内仍保留著50年代开村至今的建筑布局;有的老房子彷彿时光还停留在英殖民地时代,有的木屋则已装修,脱胎换骨。

    拍摄:罗健杰

    从路头走到村尾,是以“Jalan”(路)命名村内的13条路,新村人的日常饮食,就隐藏在其中。

    马章武莫新村,13条路就分布在此主要大路两旁,村内道路四通八达。

    许多食档都是由土生土长的新村人经营,他们将上一代的传统食物传承,喂饱下一代新村人。

    乡下人过著朴实、简单的生活,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新村寻找古早好味道,不只是游子回乡时带朋友走一趟,就连外坡客也要来寻找美食,感受乡下人情味。

    马章武莫新村,保留了淳朴的人情味。

    新村美食云集于村内至少13处,除了原本就在经营的档口,近几年也有些本村人回乡,将村屋改造卖起特色餐饮来,吸引该区和外坡客到此一游,也为新村注入新活力。

    《中国报》新村呷好料第一期,就带你一探马章武莫新村美食。

    二条路 炒粿角 洪淑珠新鲜炊制

    位于第二条路旁的新悦香茶餐室内,新村人洪淑珠(61岁)炒粿角已有15年,她的粿角都是亲自炊制,为保新鲜,不作防腐处理,每天为食客端上一盘盘炒粿角。

    新村传统炒粿角,是新村人的早餐选择。

    洁白的粿角,炒热后放入豆芽、韭菜、菜脯和鸡蛋翻炒,传统古早味飘香。

    洪淑珠炊制的粿角。

    炒粿角档是随著茶餐室于週二休息,洪淑珠每天清晨6时就到来开档。

    除了村民,光顾的食客也包括取道新村大路,到打昔、威南新邦安拔的上班族。

    麵线糊 满腹温暖

    香菇片、肉碎、虾肉投入大锅后,加入适量的水、酱料和太白粉,再敲开一个鸡蛋;福州人林添民(71岁)手快脚快,将之拉出蛋丝来,煮熟装碗,撒上青葱,就是一道大山脚不多见的麵线糊。

    麵线糊在大山脚不多见,更是难找到好吃的。

    麵线糊入口即化,一口口慢慢吃,温暖了肚子。这道麵线糊,与林氏的厨艺一样传自父亲。

    面线糊不难找,马章武莫新村里就有一档好吃的。

    来自槟岛的他,曾到吉隆坡当小贩打拼13年,随后与妻子落脚这个新村,在新悦香茶餐室经营煮炒。

    他也有卖鱼头米粉、炒冬粉、炒面线、大碌面、福建炒、炒河粉、炒饭和淋饭等;每逢週二休,早上6时开档至下午1时。

    六条路 三轮车云吞麵 典型新村传统早餐

    档主手脚勤快,将云吞麵自滚开的热锅中捞起,即过冷水使其口感弹牙,云吞麵拌以猪油,放入自制叉烧、炸云吞和菜心,一盘新村独有的传统云吞麵端上桌后,顿时香气四溢。

    三轮车云吞麵,搭配自制叉烧,炸云吞、菜心和青葱,看了胃口大开。
    云吞面必搭配的配料叉烧。

    这档位于第6条路的三轮车云吞麵,可说是许多新村人的早餐,有时点餐的顾客多,云吞麵很快便卖完。

    曾荣爱的云吞麵,口感弹牙。

    该档现传第二代新村人曾嫆燕(45岁)、大姊曾荣爱及家人一同经营,平时妈妈李素霞(70岁)、嫆燕的儿子林家靖(17岁)都在档口帮忙﹔每逢週四休息。

    扁担饭菜 凤爪咖喱 最吸睛

    “凤爪”控看过来!

    咖喱鸡脚,有没有让您看了,食指大动。

    新村内唯一的马来档,是卖了20多年位于第13条路的马来扁担饭,Amran是第一代档主,由于食物多到担不完,故档口取名“Nasi Tak Kandar”,十足玩味。

    第13条路处,你可以看见它的照片就在路旁。

    这里有至少35种烹调以咖喱、油煎、油炸的各类海味,炸鸡可口诱人,但原来鸡脚咖喱,才是该店的招牌。

    第13条路的Amran Nasi Tak Kandar,所卖的食物,多到“担不完”。

    第二代业者艾迪卡(27岁)说,一般人以清汤来烹调,他们则用咖喱混合,非常入味,是家族祖传食物之一。

    艾迪卡向记者推荐该店的独特食物。

    店面顾客包括三大种族,每逢週日休,每天早上9时营业至下午4时。

    喝特色饮料 要找新村里的北海道

    位于大路和第4条路旁的北海道茶餐室,售卖两种特色饮料,即由白咖啡、咖啡、美禄、红茶等4种饮料混合而成的“特调咖啡”,以及用牛奶、奶昔加入凉粉混搭的“二奶茶”。这两种冰饮顺口好喝。

    喜欢二奶茶,还是特调咖啡?首先,你得找到“新村里的北海道”。
    特调咖啡、二奶茶,可在“北海道”里喝得到。

    这是新村人兼业者陈振永(61岁),其爱好调制咖啡饮料的女儿陈盈羚(28岁)自创的饮料。

    北海道茶餐室,长这个样子。

    说起新村里的北海道,原来是陈振永起初到注册局,一连尝试5个名字都无法顺利注册,正苦思名字时,电视节目正介绍北海道,随性如陈振永,故注册为店名。

    古早味福建麵 鲜虾味飘香

    福建麵总是以鲜虾味和肉骨汤底,名列新村传统美食名单,马章武莫新村也不例外。第3条路荣兴茶餐室前,一档三轮车福建麵,在你由大路驶入新村不久的路边,即可找到。

    三轮车福建麵,色香味俱全。

    这档古早味福建麵,任顾客加料包括排骨、鱼丸、鸡脚、滷蛋、猪皮,汤头以肉骨熬成,再加入虾壳熬煮而成,因此十分够味,该档也售卖滷麵。

    刘小翠的古早味福建麵,鲜虾味飘香,加料更佳。

    此档由刘小翠(43岁)与丈夫黄健强经营,凌晨4时便起身准备,档口每天早上7时营业至下午4时30分。

    村屋旁仓库闢小天地 呱呱小舖卖手工咖啡

    位于新村第3条路的“呱呱小舖”,将手冲咖啡、摩卡壶咖啡、虹吸咖啡及冰滴咖啡等,带到新村来,吸引村内外食客,间接带动和为新村注入新活力。

    呱呱小舖售买咖啡蛋糕甜点。

    呱呱小舖位于村屋旁,从仓库摇身一变,成了“叹”咖啡的好去处。

    在吉隆坡生活多年的郭晓慧(38岁),原本从事高薪职业,然而有感城市生活空洞单调,内心开始自我探寻,最后跳出舒适圈成为全职咖啡师,回乡后就把老家旁的小仓库改造成了“呱呱小舖”。

    该店也有售卖搭配咖啡一起食用的各类蛋糕。

    豆花帮主 浅蓝色豆花 你看过吗?

    第6条路路口立著“豆花帮主”牌子,沿著它就会来到一间村屋,在这里可以吃得到淡蓝色的豆花。除了蝶豆花味道,新村第二代人邓顺兴(47岁)自创的豆花,也包括班兰、甜菜根及原味等共4种味道。

    “豆花帮主”淡蓝色的蝶豆花,配以黑糖,入口即化。

    此外还有豆浆,也包括原味、蝶豆花、甜菜根、可可、黑芝麻、蓝精灵、柠檬碟豆花、阿拉比咖啡等。

    邓顺兴在老家前,售卖特色豆花和豆浆。

    邓氏的父亲制豆浆为生,母亲当年则骑脚车卖豆浆,他小时候便学制豆浆,也做起批发豆浆生意来。

    前年回到祖屋,邓顺兴开始售卖自创特色豆花,赋予传统豆浆新口味及多样化,深受顾客欢迎。其档口每逢週日休息,下午1时30分开档至晚上7时。

    马章武莫新村 村屋整齐排列 13条道路两旁


    马章武莫新村的村屋,整齐排列在13条道路的两旁,多数村屋不设篱笆门,村民守望相助,任何村内事都是一呼百应。

    马章武莫村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是大伯公庙。

    村民在这里过著安逸的日子,自给自足,村子不但有历史悠久的大伯公庙、天主教堂和警察局,也有民众会堂、一座巴刹、祈祷室和图书馆,启新小学是唯一学校,村里也设有一支义务消防队。

    马章武莫新村里有一间历史悠久的天主堂。
    启新是村内唯一的华小。
    村内设有义务消防队。

    土生土长的马章武莫新村乡管会主席张凯复(36岁)说,村子始于50年代英殖民政府与马共抗争时期,目前有300多间民宅。

    当年开村只有居林路一条主要道路可通新村,因是吉打州和槟州要道,因此间接带动新村的发展,后来村尾开闢通道往打昔、威南新邦安拔,周围兴建住宅区,新村面临人口外流,但“马章舞墨新村节”的举办,让外界重新聚焦于该新村。

    报导/摄影:罗健杰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