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29日讯)糖塔,甜入心间的粉红艺术品!
与其说糖塔是庆祝天公诞的供品,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它诞生于木模中,冷热之间凝固成形。大年初九天公诞前,神料店、巴刹摊贩会改卖此粉红供品,一下就吸引住人们眼球,极为讨喜。
一般认为,庆祝天公诞是福建人传统习俗,但随著时代演变,如今已不分籍贯,家家户户总会选购一套外观漂亮、色泽鲜豔的糖塔回家,与各类供品摆上桌,初八晚拜天公至初九凌晨。
拍摄:罗健杰
一些业者为了应市,早在农曆新年前甚至新年期间,如火如荼赶製糖塔出货。位于山脚镇经营有40多年的老字号永泰香饼家,从去年12月初便开始忙碌,由于仓库空间有限,今年提早出货给外坡顾客,随后才来应付本地市场。

与父亲王再春一同经营该饼家的王畛骢(38岁),更因此忙碌到除夕前,大年初四至年初七也须视“赶末班车”的订单情况开工。
本报记者日前走访该饼家,工厂几乎被糖塔佔据,呈一片“红彤彤”。


王畛骢说,他製作的糖塔有6款,分别是7寸半、9寸、11寸、16寸、18寸及22寸半,包括五寿、三寿造型的糖塔,还有双鱼、单鱼、大仙桃和小仙桃等。
“一般人买了较高的糖塔后,并不会降低高度,来年保持高度或会增高,寓意步步高升,民众会配合拜天公时供品的多寡,来购买高度适合的糖塔搭配。”

儿子忙于製作糖塔与出货,王再春则在旁忙于准备一套套同样用于拜天公的蜜饯。

水、糖、色素 製成糖塔
糖塔的成分是水、糖和色素,其做法是将材料混在一起煮,待材料溶成糖水达到适当浓度,随后搅拌一番,再将滚热的糖水倒入木模,使之凝固。
最后,木模才是使其定形的重要工具,完成一轮糖塔的製作后,木模必须重回水盆,浸泡在水,待下一轮製作再使用。

王畛骢说,木模必须长时间浸泡在水,当糖水煮好,才会倒入从水中取出的木模,用于定形,糖水凝固后,再除去多馀的部分,打开木模,取出成品,让之冷却,随后即可包装。
为应付大规模生产,该店共有200多个木模,尺、寸和设计都是在中国订製。仔细一瞧,木模的雕工非常精细,以致糖水灌入木模时,塔身的细节得以形塑。




煮糖 火候需控制得宜
火候的控制对製作糖塔很重要,不能煮得太“熟”或太“生”,否则糖塔的结构变得不美,火候和水分的多寡,也会影响塔身出现“洞孔”。
王畛骢说,糖塔的结构、硬度和色泽,也受周遭环境的湿度所影响,因此糖塔在出货前必须保存良好,湿度会令糖塔的颜色越来越浅,结构不稳。
该饼家销售市场主要来自大山脚和北海,但也接获不少外坡订单,包括柔佛和吉隆坡,其中以后者居多。
王畛骢说,他们已製作逾万套糖塔,单单今年吉隆坡就多达近3000套。
他说,为确保运送过程不受损,糖塔都是装箱在盒子固定好载送,有的顾客比如雪州巴生某间神庙和加影的顾客,会直接开车来载;供应本地市场的则以塑料袋包装。


糖塔各地需求不同
王畛骢说,一套糖塔配有塔、龙、凤、狮和象等这5种,但从各地接获的订单,由于各地习俗各异,因此需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顾客只拜5个塔,有的只要狮和象。”

曾前往中国视察製作木模工艺的他也发现,中国糖塔多数是白色,上方点上粉红色,象徵吉利;我国则少有业者製作类似糖塔,绝大多数是粉红色。
另外他说,由于原料供应稳定,今年的糖塔批发价没有涨,订单则有增加。
“木模也是其中一项成本,一个木模要价上千令吉,但中国懂得这类木模製作的师傅少有,木模一旦久了磨损就得换新的。”
询及糖塔在膜拜后的其他用途,他说,小时候曾见过有人会将糖塔溶成糖,用来泡咖啡或煮菜燕等,但如今则很少人这麽做了,多数只用于膜拜。
报导/摄影:罗健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