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開始爆發,口罩丶免洗消毒洗手液及消毒噴霧,就缺貨至今。
盡管一開始在北馬還未有任何病例,但大家都已經一窩蜂的湧去“掃貨”,尤其是口罩更是“一罩難求”,因此有些商家就趁機抬高價格,以便在這個時候可以“撈一筆”。
所謂“物以稀為貴”,就在大家瘋狂搶口罩又出現供應不足的時候,口罩價格肯定會上漲,但貿消部早前已經發出“警告”,口罩是統製品,口罩擁有頂價,凡事賣超過頂價的商家,將會被采取行動。
我覺得,有一些商家限製購買量的做法是不錯,雖然我知道在口罩缺貨的情況下,難得可以找到口罩就希望可以買多些,但也不能讓一些人“掃完”。
就好像之前有消息指,其中1名確診的男子,曾在新年期間回到雙溪大年家鄉,引起家鄉人的擔憂,湧去購買口罩及消毒洗手液。
其中就有數個商家,限定每個家庭只能買限量的口罩或免洗消毒洗手液,以讓機會給更多家庭購買,這就是值得讚揚的做法。
不過,也有一些人是“趁火打劫”,在這期間以更高價格來出售口罩,之前在亞羅士打就有1名婦女,以每盒140令吉來出售批發價僅為30令吉的口罩,遭貿消局取締。
還有一家在居林的藥劑店,以每個1令吉的價格來出售頂價為80仙的口罩,也是在被公眾投訴後,遭貿消局取締。
我不理解,就好像婦女這樣在巴刹兜售口罩,一天能賺多少?又像藥劑店這樣,每個口罩多賺個2毛錢,能賺很多?
正當大家同心協力的抗疫之時,為了賺點小錢而做出這種“趁人之危”的事情,有好咩?
在這時候,還是不要發災難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