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1日訊)伯公埕“超級星期天”,各方食客趁大整修前湧入伯公埕品嚐美食、閒逛也懷舊,商販中午結束營業後,即收拾搬遷,正式“暫別”老地方!
雖然商販們(租戶)與大山腳福德正神會,是協議於農史新年後的2月尾搬遷,但今日仍是小販們最後一天原地營業,讓食客有機會到老地方懷舊。
圍繞在玄天廟四周圍尤其旁邊11間戰前老店屋前,與廟旁搭建的攤子都已經營多代,大部分小販都不願錯過這一天而選擇營業,一些小販則已是休息而沒有營業。
拍攝:羅健傑
為了記錄這一刻,本報記者在現場拍攝了3段視頻,分別記錄了最後一日原地營業的人潮狀況,小販搬遷,以及一名女市民告知一段,有關早期祖父母如何從威南,走路到玄天廟拜拜的故事,你都可在本篇新聞內容裏觀看。

本地外坡食客,紛紛湧入伯公埕品嚐美食,座無虛席。
營業的商販包括廣西福建麵、亞合咖啡館、廣興隆豬肉商、伯公埕粿汁等。
外坡本地顧客於遮篷底下穿梭在各攤子間,也拍照留下美好回憶,本報記者今日走訪伯公埕發現,因人潮眾多,有的小販出動一家大小到來幫忙生意,面臨人手不足的小販,則讓顧客自助領取食物。


許多攝影發燒友亦到此一遊,捕捉伯公埕舊面貌下的生活百態。
直到中午,人潮隨著小販結束營業而散去,小販們忙完早上,又開始忙搬遷工作,將清洗後的廚具、灶具搬上羅厘,拆卸架子,把攤子移出伯公埕。


有的小販選擇在整修期間休息,但多數的小販,都會搬遷到伯公埕附近一帶繼續營業,市民通過口耳相傳得知他們的動向,此外小販也有張掛橫幅及通過社交媒體宣傳。
小販清空後,伯公埕將於明日(2日)進行圍籬,預料近期就會展開玄天廟、老厝修複和美化工程。

市民懷舊祖父母 早期到廟拜拜事蹟
每個到來懷舊的市民,都有一段懷舊的故事。
拍攝:羅健傑
20年前,與父母住在威南爪夷“Relau”的蔣木燕(56歲,現居珍珠市)告知記者,早期公公婆婆清晨從威南走路到大山腳玄天廟拜拜時,途中就邊走邊放椰葉在小徑,以便回程夜裡點燃椰葉,當作“路燈”照亮回家的小徑。

她說,以上是父親在伯公埕與她一起吃東西時,告知她的事蹟,原來早期住在遠離大山腳的居民,有這麽一段上香膜拜過程、鮮為人知的故事,公公婆婆清晨4時至5時起身後,煮粥吃了才開始步行至玄天廟。
伯公埕是她的童年回憶所在,儘管會感到不捨,但仍期望新面貌。
與她一同到伯公埕一遊的,還包括丈夫許慶貴(59歲,民宿業者),兩名兒子許為全(24歲)和許倬銓(21歲)。
拍攝:羅健傑
小販捨不得 老地方將整修
在廟旁經營多年的白雲吞面(午市)小販鄭牛(73歲),捨不得老地方即將整修,雖然週日迎來超級星期天,但他選擇不營業,並在週日收拾攤子和灶具。

他準備在整修期間休息,整修後或返回原地經營。儘管如此,他說,與他租同一攤子的白雲吞面(早市)小販,則是會搬遷到伯公埕的對面繼續經營。

另一方面,“大山腳之友”主席鄭木炎說,該組織趁這一天,與廣西福建麵咖啡店、亞合咖啡館舉辦“請你喝咖啡”敘別活動,送出400杯免費咖啡。

他說,這是人們共同回憶所在,希望有越來越多文藝活動進駐大山腳,為它注入活力,過去舉辦多次活動後已見人氣提升,但大山腳還未有一個商業行為存在,希望有更多機會讓更多人進來經營文創行業。

新聞背景
大山腳福德正神會去年9月19日起通知該會的租戶(販商),以在一個月內搬空,讓路重建及伯公埕美化工程,工程大約分成4個部分同時進行,即玄天廟、舊店屋、伯公巷頂蓋,及牌樓與小販中心,預計耗時約15個月。

由於商販們認為時間倉促,大山腳福德正神會理事會遂通融延後搬遷,讓租戶(販商)今年春節後的2月28日搬遷,同時理事會隻收取販商租金至2019年尾,2020年1月及2月則不收租金,好讓小販們能安心做生意,達到雙贏。
大山腳福德正神會理事會早在2015年,即提出美化伯公埕的計劃,然而擁有133年曆史的玄天廟,卻在去年7月3日遭遇火患,因此此工程包括該廟的重建,以及周遭11間戰前老店,也都會進行古跡修複。
報導/攝影:羅健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