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3日訊)女書記DIY數百個防護面罩,先後送去4家政府醫院及診所,她所製作的防護面罩,獲院方採用和肯定,還發信給她作為“通行證”,好讓她在管製令期間,載送面罩時通行無阻。
這位在律師樓任職女書記的盧秀娥,兩年前因父親住院,在醫院照料父親一個多月期間,每天目睹醫護人員無私付出;而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她想要在自己能力之內,為前線醫護人員做點事。


有心者事竟成,因為在律師樓的工作也包括負責訂購文具,剛好替公司進了一批釘裝透明膠片(binding cover)約200片,還來不及交上公司就遇上管製令,她於是把這些材料,自己再買點海綿,製起防護面罩來。
盧秀娥接受《中國》電訪時說,拿來製防護面罩的透明釘裝膠片,就當是她自己訂的貨,海綿也沒有多少錢,她每天在家慢慢做,開了個頭,身邊朋友知道後,也紛紛捐來材料。
“我隻是一個書記,經濟也不是很好,後來朋友們幫忙買材料給我,我就一直做下去。其實,我最期望是不需要再做了,那意味著疫情好轉了。”
盧秀娥是在管製令實施初期,在家看到面書,有義工團體DIY防護面罩,於是自己研究起來。
“起初製作遇到問題時,我通過面子書請教對方再不斷改善,自己不斷試戴,成功完成第一批防護面罩後,我聯絡檳城中央醫院公關部,說明要捐獻面罩並安排交付時間。”
儘管疫情當前,盧秀娥為了製作面罩,還是得出外尋找一些需要用到的材料,每次做好一批就自己開車送去醫院。
她說,院方擔心她運送面罩時遇路障,發了一封信給她作為通行證。

製作前做好消毒措施
盧秀娥說,她起初也擔心自己製作的防護面罩,是不是真的幫助到醫護人員,直至被院方採用後,她有信心繼續製作,先後捐獻給了檳城中央醫院、浮羅醫院、大路後政府診所及大路後臨終者病房。
她也說,每次開工製作前,她都會先洗乾淨雙手、戴上口罩、消毒桌子和所需的工具消毒。
詢及前後花了多少錢在製作面罩上,盧秀娥說,她也沒有認真去計算,但其實每片DIY防護面罩的成本很低而已,大約1令吉50仙至1令吉80仙。
盧秀娥來自檳島浮羅山背,她目前居住在大路後,早年曾當過記者,她在面子書也分享DIY防護面罩的過程和點滴。
她說,最大的心願是疫情快點好轉,大家可以早點複工,她也可以早點工作有收入。


暖舉反被嘲笑
盧秀娥將DIY防護面罩的製作,分享到面子書,有網友嘲笑她“無知”的以為,海綿可以防毒。
“其實海綿不是拿來防毒的,是用來貼在額頭,好讓醫護人員長時間戴著,也不會不舒服。”
她說,每片防護面罩醫護人員一般會戴上4小時,所以必須確保戴得舒適。
她也分享,經過不斷改善的過程,她發現最理想的透明膠片厚度是0.18毫米,戴上後依然視覺清晰,長時間看也不會頭暈。
“之前試過用2毫米厚度的膠片,但因為太厚視覺不夠清晰,而且在醫院燈光照射下,醫護人員會感覺暈。”


感召世盧捐物資
盧秀娥的義舉獲得迴響,號召到世界盧氏秘書處,也捐贈103套醫用防護衣,及2000個醫用口罩予浮羅政府醫院。
盧秀娥說,雪隆範陽盧氏宗親會會長盧誌明是無意中,瀏覽面子書看到她的分享,也知道她左手因一場交通意外後不靈活,但還是繼續製作面罩而被打動。
她說,盧會長便聯絡上世盧秘書處商討捐贈事宜,之後通過她穿針引線下,連同理事盧海佳及會員盧仕榮三人,親自開車從吉隆坡北上檳城,贈物資給浮羅醫院。以上移交儀式在公正黨浮羅勿洞區州議員莫哈末都阿、檳島市議員陳偉俊和地方領袖江友霞等見證下午進行。
報導:陳麗玉
圖片皆取自盧秀娥面子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