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的無現金時代來了。
無現金交易在中國已經不是新鮮事,在2012年無現金交易在中國開始普及化,走到今天幾乎都是“我掃你,你掃我”付費。
使用電子錢包或無現金交易,在我國算是剛起步,要民眾尤其是樂齡人士學習新科技的確是一項挑戰。
在我國,電子錢包付費原本隻是在餐廳或商場才有,但如今政府已經要慢慢擴展至各階層及各商家,包括在巴刹也使用無現金交易。
早前,檳州地方政府委員會主席佳日星就說,最快要在今年中,在檳城2地地方政府管轄的巴刹內,落實無現金交易。
不久前曾到巴刹了解情況,也剛好看到有銀行職員在場為小販進行注冊。
對於小販來說,任何付費方式都不是問題,隻要能夠收到錢就好,而根據現場所見,銀行職員會為小販做好一切注冊,也會給予解釋及教導如何使用,因此對於商家來說,應該不成問題。
問題就在於,每天到巴刹的樂齡人士,他們是否能夠接受及使用無現金交易。
中國在落實無現金交易期間,有面對老人家不會、不要及不想學的問題,在我國肯定也會有這種問題。
而且,在中國是就是使用中文,相信老人家學起來會容易許多,反觀我國的官方語言是馬來文,科技產品大多是英文,一些老人家在學習方面肯定會面對更多問題。
在落實無現金交易方面,年青人大多都會很容易就“上手”,因此並不會有多大的問題,政府應該關注的是老人家的情況。
改變,從來都是不容易,但相信隻要能“搞定”老人家,我國的無現金交易趨勢,就已經是走在成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