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27日訊)亞羅士打接二連三發生違建神龕被令拆除事件,除了早前新聞報道指出的3座神龕外,如今又有兩座神龕被亞羅士打市政廳勒令遷移。
行動黨哥打達魯阿曼州議員鄭瑞隆指出,繼早前亞羅士打美美園“拿督公”丶“大士爺”神龕,及亞羅士打火車總站附近的“斯裏瑪魯萊威德蘭”印度神龕面臨遷移的指示後,如今吉打港口樂斯都園的兩個“拿督公”神龕於上周也被下令要拆除。
鄭瑞隆今午陪同檳州第二副首長拉馬沙米、吉州前任行政議員陳國耀、蘇慕甘、行動黨峇眼達南區州議員沙迪斯等人,到訪斯裏瑪魯萊威德蘭印度神龕後,向媒體這麽指出。
他認為,市政廳必須要給予一個較長期限讓負責人解決,而非要人短時間內就解決,同時也需協助神龕尋找地段或獻地。
吉州前任行政議員陳國耀促請,州政府在處理宗教場所的課題時,能有兩全其美的做法,如獻地協助遷移,而不是強製拆除。

他說,吉州前朝希盟政府早前有成立廟寺和非穆斯林墓地委員會,收集資料並探討這些宗教場所所面對的問題和操作。
他指出,前朝州政府也在吉州行政議會上,議決通過展緩對違建宗教場所采取行動。
“執法人員不可拆除,而理事可以在知會地方政府情況下,為該宗教場所進行裝修和維修。”
他說,在與官員和非伊斯蘭教代表會議時,他們也提出2方案,即不可拆除現有違建的宗教場所,如沒阻礙交通,政府可考慮獻地讓他們繼續保留在此地,如有阻礙交通,則可協助遷移。
他指出,沒想到在國盟州政府執政後,就有好幾個地方的神龕被勒令拆除。
他認為,新政府有可能已推翻前朝政府的政策,或是執法人員沒有遵守指示。

拉馬沙米指出,他於周四(25日)發函給吉打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要求州政府可暫緩拆除斯裏瑪魯萊威德蘭印度神龕,並希望雙方能坐下一起商量達成共識。
他說,如今吉打州政府的做法是單方面的指示,並未有協商的餘地,因此他已致函,希望州務大臣能讓雙方有商討的平台。
他指出,吉打團結事務委員會主席阿茲曼也將於來臨的周二(30日),與印度神龕理事會開會商討此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