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0日訊)馬來西亞地方政府協會(MALA)主席拿督尤端祥說,地方政府應充分利用資源和設備,協助受疫情衝擊的小販小商重振經濟,比如早市巴刹也開放做午市和晚市,讓更多人投入營業。
他說,地方政府可善用管轄的公共巴刹和小販中心,作出上述時間上的調整,可幫助到更多小販盡早恢複經濟。

尤端祥也是檳島市長,他今午參與由該協會主辦的“後疫情時代-刺激地方經濟”視訊交流會時,這麼說。
他也說,地方政府應加速批出工程規劃準證的申請,以推動經濟在短期內複蘇,同時加速原定的基設發展計劃,盡早啟動工程。
“感謝房地部提高工程頂價至80萬令吉,並允許工程分拆出更多小項目,讓更多本地承包商有機會參與。”
他說,該交流會獲全國地方政府多達千人參與,旨在凝聚國內各地方政府力量和資源,探討如何重振地方經濟。

房地部秘書長拿督再納阿比丁說,後疫情時代新常態下,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動數碼化,創建可以製造就業機會的生態係統。
“這包括鼓勵使用線上平台,也可以與現有的線上平台供應商合作。線上平台的外賣服務,目前已有5萬人加入成為外賣員、電召車服務也為12萬5000多人帶來生計。”
他也建議國內各地方政府,給當地旅遊業的生意和推出促銷等,打開方便之門。
他說,政府要求銀行暫緩貸款6個月措施,看來給經濟帶來正面影響,現在可看到不少人逛商場,也到國內各地旅遊,地方政府應該方便旅遊業者,將有效帶動地方經濟。

地方藍圖應重新檢討
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執行總監拿督斯裏麥慕娜說,地方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討一些地方結構藍圖,以迎合後疫情時代的需求。
她說,各地的地方結構藍圖,都是在疫情之前擬定,可能已不合時宜,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討。
她也說,所謂的新常態,地方政府不止是確保人們戴口罩,和經常消毒雙手,而是應把新常態帶入政策中,集合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作出合適的規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