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7日訊)檳州環境委員會主席彭文寶揭露,一些進口洋垃圾處理的廠商,將肮髒的廢塑料載送到甘榜,讓村民清洗以賺外快,廠商隨後再將經清洗後的塑料載回工廠。
他說,他接到情報指出,擁有入口準證(AP)進口廢塑料的廠商,將肮髒的塑料,載送給村民清洗後,再載回工廠加工,但清洗塑料過程中產生的汙水,由於整個過程沒妥善處理而排入河流,對環境帶來的破壞和影響。
“我呼籲村民不要被這些廠商利用,也必須向政府舉報,檳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能接受廠商的這種做法。”

彭文寶今日在甘榜柏馬當尼蒙,為該甘榜獲選參與聯合國 “家庭廢料東南亞循環先驅計劃”研究問卷調查時,這麼說。
他警告,政府將對此採取嚴厲對付行動,每一個進口洋垃圾的廠商,都必須遵守標準作業程序。
他也說,當一些廠商被調查人員上門檢查時,貨櫃裡發現很肮髒的廢塑料,然而廠商一方卻辯稱沒有清洗,但若沒有清洗,又要如何提取高質量的塑料進行加工?

詢及所接獲的投訴多寡時,彭文寶指“很多”,並指問題嚴重,而政府重視此事。
較早前,他致詞時說,循環事業是好的,但卻有不負責任的特定群體,為環境帶來危害,即讓村民清洗廢塑料。
“起初一些村民未知這麼做(清洗塑料)的嚴重性,清洗塑料後獲得一些酬勞,但環境汙染的代價更大。”
他出席者,包括威省市政廳秘書羅絲娜妮、檳州綠色機構總經理陳美玲。

羅查裏:為廢料處理尋策
威省市長拿督羅查裏說,威省市政廳和八打靈再也市政廳,獲選參與研究,以便為廢料的處理尋策、並提出實際又經濟的解決方案,而威省在此計劃獲聯合國撥款。
他指出,甘榜柏馬當尼蒙和峇眼拉浪花園,分別代表鄉村和住宅區參與計劃。
“這包括研究人們丟棄垃圾的日常習慣,一次性塑料的處理。這些垃圾若沒妥善處理,最終流入大海,終將危害海洋環境;因此,我們除了提升海洋汙染防範措施,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消耗行為,也以循環經濟角度處理廢料。”


他說,在循環經濟下,包括了高端科技的使用,比如廢塑料投入機器後攪碎及熔化,重新製成其他產品。
活動上,市政廳向村民展示飼養黑水虻幼蟲,將廚餘轉化為肥料用於種植之餘,還能售賣幼蟲一舉多得的好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