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4日訊)香火環繞,信眾“罩”拜。
椰腳街廣福宮觀音亭農曆九月十九的觀音誕人潮,與往年相比少了近60%,但與農曆六月十九的觀音誕相較,則略有增加。
該曆史悠久的觀音亭,今早迎來大批信眾,廟外香火鼎盛,人潮來來往往,廟內人數控制在40人之內,以遵守防疫標準作業程序(SOP)。
攝影:蔡凱盈
觀音亭隻開放一個出入口,進去前要先用MySejahtera,或手寫登記,之後必須測量體溫,隨後駐守在出入口的負責人會派一張號碼牌給信眾。
觀音亭廟祝說,進入廟內的信眾都有保持人身距離,且一定都會戴上口罩,做好防疫措施。


他提及,許多信眾會在觀音誕,與觀音娘娘“上契”,認觀音娘娘為“乾媽”,拜拜之後再領取米袋及護身符,以保平安,但這次觀音誕“上契”的人數似乎比較少。
另一方面,觀音亭外除了信眾在膜拜上香,也有不少流浪漢聚集在外,等待信眾布施食物或金錢,而多數流浪漢皆有戴上口罩,隻有小部分流浪漢沒有戴口罩。
根據觀察,有信眾派發紅包給流浪漢時,流浪漢都會自動排隊領取,並沒有出現爭先恐後的情況。

一名在廟外售賣大彩的身障人士王進發(48歲)說,他每逢初一丶十五及觀音誕都會在廟外販售大彩,據他個人觀察,今日人潮比往常多了一倍。
他說,農曆六月十九的觀音誕人潮略少,與今日人來人往的情況相比,略遜一籌,但若與往年相比,人潮就真的少了很多。


“往年觀音誕時期,廟外都會有潮劇團表演,但今年碰上疫情,潮劇團沒有,就連外國遊客也沒有,否則在郵輪靠岸時,就會有不少外國遊客慕名而來,前來參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