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林6日訊)在居林廣福宮前,有一檔從日戰前就開始經營的傳統潮州粿汁檔。走過近80年漫長歲月,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時代變遷,這檔已傳承三代的粿汁檔,至今仍堅守著最初的老味道。
這記載著老一輩居林人回憶的粿汁檔,目前是由老奶奶曾亞嬌(84歲)及兒子陳鳴理(48歲)經營。
(攝影:陳明堅)
曾亞嬌在10歲還是小妹妹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從家裏挑著擔子,到附近的廣福宮前賣粿汁。經曆二戰,走過時代變遷,當年的小妹妹,如今已是84歲高齡的老奶奶,傳承自父親的手藝,如今也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經過漫長歲月,曾亞嬌的粿汁檔,依舊堅守在廣福宮前,數十年如一日,隻為了向支持他們多年的顧客們捧上老味道。


曾亞嬌數十年如一日,10歲開始跟隨父親賣粿汁,到了84歲還是永不厭倦,堅守老味道。
曾亞嬌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其父親是潮州人,年輕時從中國南下大馬後,在居林落地生根,並把從中國帶來的潮州粿汁廚藝,繼續在居林傳承發揚。
“我從10歲開始就跟著父親賣粿汁,至今賣了74年,還記得當年,我們是從碩莪廊新村住家,挑著擔子走到廣府宮前賣的。”
她說,如果從父親一開始經營算起,該粿汁檔估計已有約80年曆史。
她補充,她家的粿汁,早年是使用火炭熬煮烹飪,直到最近30年,才改用液化石油氣。
粿粉及配料一手包辦
一道美食能夠在地方上飄香80年,當然有它的獨特及吸引人之處。
曾亞嬌的潮州粿汁,粿粉彈性十足,吃起來非常有咬勁,不會有糊糊的口感,搭配鹵得入味的鴨肉、瘦肉、豬耳、炸豬皮,加上熬煮了一夜滿滿鹹香的鹵汁,再撒上蒜油,讓人食欲滿滿。

鴨肉及鹵得入味的豬皮豬耳,是搭配粿汁的絕佳配料。


這些豬皮,真是一流。

已傳承母親廚藝的陳鳴理說,該粿汁檔每周一及周四休息,其中一天是用來製作粿粉,另一天則是休息。
詢及與外面的粿汁有何不同時,他笑稱,他家的粿汁,是爺爺從中國帶來的古早味,多年來堅持保住原味,他不與其他人賣的粿汁做比較,隻是做好本分。
“我們的粿粉及其它配料,都是一手包辦。”
他補充,本身小時候在周末時,就會幫母親賣粿汁,在高二畢業後,就跟著母親全職賣粿汁,如今也已習得母親真傳,但母親很多時候還是親力親為。
早年華人集中集聚
陳鳴理說,早年的居林不像如今有那麼多住宅花園,當時的華人集聚地就在廣福宮一帶,包括巴刹等,當時光顧他們的人非常多。
“過後住宅花園越來越多,聚集地逐漸分散,也有一些老顧客搬到外坡居住。但是,當他們回鄉時,都不忘來品嚐我們的粿汁。”
擁有至少120年悠久曆史的居林廣府宮百年老廟,從建廟以來就是居林人的守護神。
在早期,該廟周圍是居林最多人潮集聚及最熱鬧的地方,各種美食也在此地跟著誕生,其中走過了數十年歲月,仍保留下來的就是曾亞嬌的潮州粿汁。
遲來沒得吃
要吃曾亞嬌的粿汁,請早!
曾亞嬌的粿汁檔早上6時許就開檔,在周末時生意特別好,記者周六采訪那天,早上不到8時30分,就賣個清光。
陳鳴理說,他們每天都隻賣一定份量的粿汁,賣完為止,平時是賣到上午9時許10時,但周末生意會比較好,提早賣完。
“如果有人預訂,我們才會多做,不然都是固定的份量。”
顧客的話:
張氏一家人

張家每次回鄉,都不忘到來嚐一嚐曾亞嬌的粿汁。
我們從小是住在居林,但20多年前在吉隆坡發展後落地生根,回鄉時都會特地尋找居林的傳統美食,回味當年的味道。
這家粿汁也是從小就喜歡吃,也試過來得太遲,結果賣完了沒得吃。
潮州粿汁
地點 | 居林廣福宮街坊美食園 |
地址 | Jalan Pasar,09000 kulim |
營業時間 | 早上6時至賣完為止(周一及周四休息) |
價錢 | 4令吉(加料另計) |
↓↓相關新聞↓↓